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GoPro和Fitbit遇挫 智能硬件創業轉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19 08:06


導讀

GoPro在上市時便表示,自己已經開始了視頻內容的運營,致力於打造一個“媒體帝國”。彼時,外界認為GoPro有可能將是下一個視頻的入口。然而,從硬件業務切入到內容業務,跨度較大,並且內容業務除非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GoPro或許應該尋找一個新的故事。


本報記者 紀佳鵬 北京報導

近期,美國資本市場上的兩大科技新星、智能硬件概念股GoPro(NASDAQ:GPRO)和Fitbit(NYSE:FIT),都遭遇了股價的歷史新低。

美股市場1月18日因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休市,截至美東時間1月15日收盤,GoPro和Fibit股價分別為11.46和17.97美元,市值分別是15.76億美元和37.23億美元。

“屋漏偏逢連陰雨”,Fitbit由於品心率追蹤結果不准確,遭到集體訴訟;GoPro因掩飾公司業務陷入困境的信息,或面臨集體訴訟。

這兩家企業上市之初都已經實現了盈利,IPO之時可謂風光無限,也被大量投資者追捧。但時至今日,兩家企業卻危機四伏。這中間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不少互聯網巨頭已經強勢進入它們所在的市場;二是它們的商業模式較為單一,兩家雖已佈局了新業務,但營收上目前還未看到顯著的成效。

時下,智能硬件是國內外創業最為火熱的領域之一。GoPro和Fitbit作為智能硬件行業早期的領頭羊,如今面臨的問題也映射了整個行業的困境。

風光不再

GoPro當初進入市場的目標是,為極限運動者提供極限運動記錄工具,以全高清、抗抖動以及豐富的固定、攜帶配件等優勢領先於其它競爭品——這解決了極限運動愛好者的核心痛點。

2014年6月26日,運動相機廠商GoPro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GPRO)。開盤首日股價報收於31.3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0.58%,上市4天,GoPro的股價就已經翻倍。

一年之后的6月19日,智能手環廠商Fitbit(NYSE:FIT)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收報29.68美元,較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48.40%。

不過在最近半年之內,兩家公司都已風光不再。

近期,受運動相機在假日購物季銷量未達預期的影響,GoPro宣佈2015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將低於預期。此外,公司將裁員,裁員人數占員工總數的7%,涉及約105名員工。不僅如此,對於去年7月開始發售的Hero4 Session運動相機,5個月后,該公司已把這款運動相機的售價從原來的400美元降至199美元。

而Fitbit的最新的動作是,在今年1月6日的CES上發布了新品——智能手錶Blaze。但是這款品被外界評論為“品設計和功能上沒有創新”,所以當天股價應聲大跌了18%,首次跌破20美元的IPO發行價。

在其新品發布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7日,Fitbit就遭遇了一次集體訴訟。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和威斯康辛州的消費者指控稱,Fitbit去年推出市場的兩款品Charge HR和Surge的心率追蹤結果不准確,而且“誤差很大”。

雖然根據第三方數據,Fitbit依然位居可穿戴設備行業首位,2015年,其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從230萬個增長到470萬個。但不得不,市場份額依然被蘋果奪走了一部分。從股價上看,目前其股價距離其最高價已經差距了65.5%左右。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互聯網巨頭智能硬件項目負責人表示,除去美聯儲加息等宏觀經濟因素,GoPro與Fitbit的股價飆漲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的市場環境良好。更關鍵的是,此前智能硬件企業在美股市場上受追捧,投資人有意炒熱這一概念,導致GoPro和Fitbit的市值被嚴重高估。“目前我覺得這個市值是回歸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上述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創業者的宿命

從業務層面來看,原本GoPro和Fitbit所佔領的大部分市場,都出現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競爭對手。更關鍵的是,這些競爭對手,都是巨頭。

運動相機領域,除了小米生的小蟻運動相機,專注戶外運動裝備的大廠佳明和原本就有相機業務的索尼等廠商都推出了類似的品。換言之,GoPro已不像上市前那般一家獨大。智能硬件創業者、“凱步關愛”創始人張明表示,巨頭一旦進入市場,其品牌、供應鏈的把控和議價能力,都會對原來的小企業生不可避免的衝擊作用。

“去年我在CES上買了一部GoPro的品,但是今年推出的新品,在功能上,我看不出有什麼突出的迭代。”張明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再加上市場本身已經有一定的飽和度,GoPro的營收自然也會遭遇瓶頸。

事實上,GoPro在上市之前,通過昂貴的硬件銷售就可以實現盈利了,眼下,它大部分收入還來自硬件銷售。GoPro並非沒有意識到,單純賣硬件盈利很難有未來,因為這種模式一是要面對巨頭的挑戰,二是沒法形成一個被投資人看好的故事。

因此,GoPro在上市時便表示,自己已經開始了視頻內容的運營,致力於打造一個“媒體帝國”。彼時,外界認為GoPro有可能將是下一個視頻的入口。

在2014年,GoPro就挖來了Skype前CEO托尼·貝茨(Tony Bates)主管GoPro新的媒體事業部,之后開始了一系列動作。不過在去年10月的財報會議中,該公司CEO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表示GoPro在媒體業務中投入巨大,但拒透露其媒體業務何時盈利。

有創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從硬件業務切入到內容業務,跨度較大,並且內容業務除非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GoPro或許應該尋找一個新的故事。

Fitbit面對的巨頭攪局者則是蘋果。上文提及,蘋果奪走了Fitbit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如果蘋果在今年第一季度進行Apple Watch的迭代,Fitbit能否扛得住將是一大問題。上述智能硬件項目負責人,Fitbit專攻運動健康,卻跟多數手環手錶廠商一樣,品仍然處在錦上添花的狀態,數據和服務方面並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循環。

“受到巨頭侵蝕和商業模式受限,這其實是國內智能硬件創業者都會面臨的問題。國內的市場競爭激烈,像GoPro和Fitbit那樣通過賣硬件賺錢,更是難上加難。”上述智能硬件項目負責人,智能硬件創業者需要構建自己的生態,單打獨鬥不太可能,建議尋求巨頭的生態支撐,或者在一個領域真正做到精耕細作和創新。比如,目前就有無人機廠商進軍農業領域售賣服務,這或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編輯:黃鍇,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huangk@@21jingji.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