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市評》港股觀望轉濃 匯控季績遜惟資本率優預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恆指今日反覆上落,全日跌60點或0.26%,國指則漲0.07%。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內地上月PMI等數據鞏固,惟部分分項數據存不明朗,大市今日成交縮減至450.9億元,較上周日均成交553.37億元低近19%。除了重磅股匯控(00005)收市季公布季績外,本周三晚有歐央行議息(因10月通脹初值大幅放緩至0.7%近4年最低,市場關注歐央行或減息),以及全球矚目將於本月9日(周六)至12日(下周二)召開的中國「三中全會」,此關乎中國未來10年經濟改革藍圖;而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表示,就要召開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令市場對未來結構改革有所憧憬。
【成交三個月低 沽空率見彈高】
港股今日先升後跌。10月美國ISM製造業指數意外續擴張加快至兩年半高,令美股三大指數回升,而內地官方10月非製造業PMI續升至56.3,創十四個月新高,帶動恆指今早高開72點,甫開後受PMI數據刺激,港股升幅一度擴大至最多升96點,最高見23,345。不過,午後地產股偏軟,拖累恆指倒跌最多84點,見23,165點,守20天線(23,112)。最終恆指收報23,189,倒跌60點;國指微升7點報10,686。。
港股主板成交金額持續疲弱,較上周五(1日)跌8%至僅錄450.92億元,錄自9月23日(颱風影響只有半日市,成交440億元),若以全日市計錄自8月19日(成交443億元)以來近三個月最低,或顯示外資對入市暫持審慎態度。港股今日市寬減弱,恆指成份股今日26隻股份上升,下跌股份22隻,升跌比率為52比44(上日為56比44);主板股票的升跌比率為37比37(上日41為比33)。。
港股今日沽空總額42.05億元,佔可沽空股份成交總312.25億元的13.47%(上日為10.96%),亦高於5天平均12.2%水平。騰訊(00700.HK)自身沽空比率升至35.039%,對比5天平均23.366%,其中瑞聲(02018.HK)沽空比率升至40.846%,對比3天及5天平均各為23.98%及23.13%。
【匯控發季績 三指標一達標】
「獅王」匯豐控股今日收市後公布季績,第三季實際除稅前利潤為50.56億美元,按年升10%。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比上升30%,達致45.3億美元,低於市場原預期近55.4億美元。匯控收市後,執筆之時在英國倫敦股價反覆升2.1%,報701.84便士(近86.79港元,較在今日在本港收市85.1元高1.69港元或近2%)。
就匯控此前訂下「三大指標」分別是,股東回報率要達12至15%,成本效益比率48%至52%,核心第一級資本比率9.5%至10.5%,而匯控首三季的三大指標中有一項「達標」,而匯控首三季實際成本效益比率改善至57%,按年減少5.5個百分點,若單計第三季實際成本效益比率為61.4%,按年減少2.1個百分點。匯控截至9月底,核心第一級資本比率為13.3%,優於瑞銀此前原預期12.9%,較6月底增加0.6個百分點,較去年底亦增加1個百分點。行政總裁歐智華預料,監管政策極不明朗的情況,將會持續下去。
不過,匯控首三季股東權益回報率增至10.4%,按年增加1.5個百分點,但水平低過集團目標範圍的12至15%,但單計第三季股東回報率為7.2%,較第二季減少1.9個百分點。
此外,匯控今年第三季業績,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一如預期表現較弱,稅前盈利按季跌13%至18.52億美元。首九個月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的收入微升,大部分對客戶的業務均錄得增幅,融資及股票資本市場的收入增加,反映貸款息差擴闊。
【看好宏觀面 中國穩定增長】
值得留意是,市場一向重視作為環球大型銀行匯控管理層對宏觀經濟展望,行政總裁歐智華強調,對環球經濟復甦感樂觀,因中國內地經濟正穩定增長,將利好香港和亞太其他地區。美國經濟應會繼續增長,但屬於歷來較慢的速度。英國經濟應有正數增長,並會超越歐元區。儘管明年墨西哥經濟會增強,但預期拉丁美洲區內的生產總值增長仍然緩慢。集團對環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保持不變,2013年增長2%及2014年增長2.6%。
此外,內地近日公布的10月製造業等經濟數據穩固,惟部分項指數存不明朗。內地10月官方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擴張第二個月加快,由9月55.4,續升至56.3,創去年8月以來新高。但若仔細觀察分項指數,其新訂單指數由52.8,降至51.1,而從中國10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雖為51.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但原材料庫存指數僅48.6%,續位於50%水平以下。而上月總體PMI大數上升,但分類指數趨跌,未來擴張持續性或存不確定性,本季經濟增速或較上季放緩。
【中資發季績 按年升兩成】
多次中資股上周相繼發表季度業績,美銀美林發表報告,統計已公布中資股第三季純利按年升21.2%,較今年第二季13.4%增長加快,而非金融類中資股第三季核心盈利按年升24.8%(對比第二季按年跌6.9%),其中科技資訊、建材、公用、汽車及內房表現較佳,但煤炭、交通及內銀表現較差。不過,美銀美林指,雖然中資股上季季績按年有改善,但現仍過早判斷盈利已進入「轉角」,因料內銀盈利增速或面臨挑戰、該行仍關注內地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影子銀行(因此兩因素存不明定性)。
瑞信表示,中資股上季純利按年升21%(非金融類板塊更按年升25%),較今年首季及第三季按年升12%及13%加快,而中資股第三季收入按年升11%。
中金亦表示,中資股上季純利增速加快,主要得益於非銀行板塊的業績增速,也從上半年8%攀升至16%,一方面受益宏觀經濟復甦,收入增速升4個百分點至14%,另一方面,由於投入成本較低,及經營效率改善,推動利潤率小小幅上升。從各板塊對H股整體業績增長貢獻看,上季純利增速比上半年反彈的7個百分點中,保險和能源板塊貢獻最大,惟交通運輸與電信板塊表現相對落後。
【資金流逆轉 中股淨流出】
往前看,中金預計四季度由於高基數或導致盈利按年增速小幅下降,從全年看,該行自上而下得出整體H股業績增長預期為13%,這樣的預期與首九個月已實現增長,及對今季度按年增速小幅回落的判斷基本吻合。
此外,隨著中資股陸續公布上季業績、關注內地拆息、及「三中全面」臨近,據富瑞(Jefferies)資金流向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上周三止一周(10月24至31日),中國基金錄得5億美元(38.76億港元)的資金流出,此前一周則錄8.17億美元淨流入,顯示近期資金流入中資股有逆轉情況,而港股基金亦錄淨流出1,300萬美元(1億港元),此前一周則錄1.03億美元淨流入,令中國及本港基金同時終止了連續三周續流入情況。(wl/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