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能過剩 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擬設上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13 08:21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隨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國內光伏行業已出現復甦,業內預計今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量為8.5~9MW(兆瓦),成全球第一。
不過,11月12日,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國內光伏上網電價補貼額度未來有望設定上限,以引導業理性發展。行業人士表示,由於能過剩,行業回暖可能只是暫時的。
此外,據了解,工信部正在加快制定《光伏企業兼併重組實施意見》,鼓勵企業兼併重組,互相參股。目標是未來形成3~5家企業為主體品牌,能夠佔據市場75%的份額。
上網補貼擬設上限
8月30日,發改委正式出台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補貼準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準,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電價補貼準為每千瓦時0.42元。準出台后不到兩個月,國內多晶硅價格從12.25萬元/噸攀升至13.28萬元/噸以上,漲幅超過8.4%,行業出現復甦跡象。
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認為,2013年是光伏業的 “恢復之年”,國內總安裝量在8.5~9MW之間。明年我國每季度的市場需求,至少也在2~3MW左右。
何勇健表示,隨裝機量的增長,電價補貼的壓力也很大,會考慮限定電價補貼上限,引導業理性發展,並不是所有的裝機量,都可以通過補貼來扶持,這對光伏企業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現在還不好上限是多少,要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才能確定。”
按國家能源局規劃,“十二五”末,光伏裝機量將達到3.5GW,中國光伏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稱,未來3年每年平均裝機1GW,補貼數額會越來越多,能不能持續?會補到什麼程度?都還不知道。
對於現有補貼政策,何勇健表示,落實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全額保障性收購、優先調度政策難以有效落實;電價補貼審批支付過於繁瑣,補貼資金到位時間平均滯后超過20個月,未來還要改進。
電價補貼最直接利好的是下游光伏電站。但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副處長金磊,國家相關政策讓光伏電站經營有所改善,但對上游組件製造企業支持力度不夠。
行業復甦或難持續
天合光能集團董事長高紀凡認為,四大光伏巨頭現已扭虧為盈,該公司也將在下半年盈利,回暖是由於過去2~3年優勝劣汰,部分企業停或破導致理論能從60GW降到約45GW。
中國機電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今年1~9月,國內光伏品對外出口金額下降25%,光伏品對美出口占總出口量比重從之前的20%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整體來看,對歐美出口占比已從去年占總出口量的80%~90%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
王貴清稱,雖對歐美出口減少,但國內市場需求增加,並且對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日本以超過20%的占比成為中國光伏品第二大出口國。
但同時很多已被關停的光伏企業也趁機 “死灰復燃”。“現在核心問題還是能過剩,回暖可能只是暫時的。”晶龍實業副董事長任丙彥道。
王勃華指出,國內600多個城市,300多個光伏業園,百億以上的大概20多個,各個地方扶植政策一大筐,扭曲了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現在一些置能又啟動了,真正的復甦仍待時日。“明年,至少一二季度市場可能不太樂觀,業界應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盲目樂觀,防止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再出現”。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近幾年,即使在行業低迷期,業整合也不是很徹底,因為地方政府幹預,不讓企業死掉,這是整合推進較難的重要原因。
- 川普高關稅啟動!聯準會利率決策增變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