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A股防守為主 靜待三大問題明朗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1月20日訊 國金證券認為,市場甄待以下三方面問題明朗化,一是2016年新股發行的具體數量及規模;二是如何更加有效的引導上市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數量;三是注冊制的推進,目前市場預期並非3月份啟動,但是否能出臺更進一步詳細的時間表等。目前來看,只有上述疑惑逐一明朗后,市場向上的空間才能被打開。站在當前時點,國金建議以防御操作為主。
以下為國金規則研報全文:
全球資產大多出現了“縮水”
近期國內A股市場出現的大幅調整,並不單單是由國內因素造成,而與海外市場的糟糕表現休戚相關。進入2016年,全球資產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其中標普-8%,納斯達克-10.36%,日經指數-9.91%,恒生指數-10.9%,德指-11.15%。大宗方面,ICE布倫特原油跌破30美元/桶,創出歷史新低;倫銅價格年初至今下跌7.75%,達4325美元/噸。我們認為以上資產價格的下跌,較大程度與“美國加息預期”有關。近期美國就業市場數據持續改善,1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9.2萬,遠遠高於預期增長的20萬,且每小時工資持續上漲預期著未來潛在的通脹壓力增加,由此,市場對於美國在3月中下旬加息的預期升溫,以美元計價的大宗,權益類資產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人民幣匯率寄望於“央媽”盡力做到相對平穩
新年伊始,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大幅的波動,離岸和在岸市場人民幣匯差最多擴大至1600點左右,本幣一度貶值近2%,這也是造成權益類市場的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類似與2015年8月中下旬的市場。無獨有偶,剛剛過去的一周,港幣亦出現了波動,港幣跌至2011年12月以來,過去5年的最低位。隨后,各主管貨幣的官方機構均表示出了,除重申央行有能力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也指出,一些投機勢力試圖炒作本幣並從中牟利,導致匯率異常波動。
潛在壓力仍然存在
總的來說,《減持規定》的核心是對大股東和董監高集中競價交易、協議轉讓等的減持作出新的規範和限制,並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等減持途徑。由於去年7月份至今年1月初,市場大股東與“董監高”減持的視窗一直處於關閉狀態,如今對於“減持”終於打開了部分的渠道,市場的潛在減持壓力顯而易見,當然,我們也期待監管層針對大股東減持行為采取密切關注,加大監管力度。
新股發行的節奏和數量“懸而未決”
早在新年年初,我們曾多次建議應盡早明確2016年新股發行的節奏和數量,這樣有利於穩定市場的預期。盡管監管層在0108日聲明中,提到了新股發行將按交易日均衡申購的原則安排,后期逐步進行調整。但對於新股發行制度啟動之后,2016年每月發行的具體數量,目前仍不確定。
證監會在周末主動回應了“兩項業務”的平倉風險以及建議加強其業務的流動性管理,其中提到目前兩融平均維持擔保比例250%,風險可控;截止目前,尚未出現上市公司大股東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而平倉的情況。但客觀上講,上述監管層的提到的問題並非是市場最為或缺的,市場需要什么?我們認為市場甄待以下三方面問題明朗化,一是2016年新股發行的具體數量及規模;二是如何更加有效的引導上市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數量;三是注冊制的推進,目前市場預期並非3月份啟動,但是否能出臺更進一步詳細的時間表等。目前來看,只有上述疑惑逐一明朗后,市場向上的空間才能被打開。站在當前時點,我們仍建議以防御操作為主。
行業設定方面,考慮到“增量行情”短期內仍難以出現,經濟持續低迷,我們建議依舊是從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年初至今跌幅較大的板塊中尋找超額收益;主題方面,我們推薦有事件預期或超跌的主題,如“迪斯尼、國企改革、虛擬現實、鋰電池、人工智慧”等。
加速探底接近尾聲逢低版面錯殺成長股
在各種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新年至今的兩周時間內,滬綜指跌幅高達18%。不過隨著周線三連陰以及上周最後兩天K線呈現“孕線”組合,以及近期滬綜指和深成指接連出現了數次不尋常的底背離結構,或預示短線下跌動能接近衰竭,技術上反彈要求越來越強烈。
市場估值處歷史低位 2月行情值得期待
去年7、8月份市場出現大幅震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兩融和股權質押出現了一些問題,而經過一輪更嚴格的風險管控后,雖然近期調整幅度不小,但兩融和股權質押的風險均處可控狀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超過350家上市公司公告實際控制人、重要股東、董事和高管頻繁增持公司股票,多家公司還推出了2016年度新的增持計劃。此外,多家公司的第二、第三大股東加碼增持,一些員工持股計劃也加入其中。
歷史經驗多次證明,作為產業資本代表的核心大股東、高管的頻繁增持,一般都出現在市場處於相對底部區域。
從市場估值角度看,經歷了持續調整,當前A股正趨於合理。截至1月14日,A股市盈率為19.33倍,上證指數和滬深300的市盈率分別為14.07倍和11.96倍,而2008年出現1664點底部之際,兩者市盈率分別為13.25倍和12.51倍。此外,當前A股市凈率為2.08倍,而2008年底部時為1.97倍。從外部環境看,隨著人民幣匯率趨穩,大股東減持新規的出臺、權威部門對於注冊制的最新解釋等訊息的明朗化,A股去泡沫化已進入尾聲。
本輪調整滬綜指自3684點開始下跌,短短兩周跌去800點。回顧A股26年的歷史,1月份最大跌幅為16.69%,今年1月份跌幅已達18%。此外,從歷史數據看,A股2月份最大跌幅出現在2001年,跌幅為5%,而從2000年至2015年的16年間,2月份上漲次數為13次,上漲概率為81.25%。歷史數據同時告訴我們,春節前5個交易日和節后7個交易日滬綜指的表現最好。通過對歷史數據和當前政策基本面的分析,我們認為,滬指2850點下方的跌幅已經相當有限,2月行情值得期待。
一批優質股已跌出價值機構或版面錯殺成長股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當前點位處於底部區域的概率相當大。從操作角度看,雖然勝利的曙光可能仍需等待,但目前割肉出局已非明智之舉。歷史數據多次證明了每一次底部都是機構和融資盤砸出來的,而每一次頂部也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買出來的。而在當前點位,我們已經看到有一批業績確定增長的成長股已經跌出了價值,捷成股份、銀信科技、九強生物、葵花藥業、華宇軟件2016年的市盈率都已降至40倍甚至更低。從成長股跌出價值的角度看,大盤階段見底的可能也在不斷加大。
春節將至,2015年年報披露工作臨近。根據市場慣例,年報披露期間,年報大幅預增或面臨重大經營拐點的公司往往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截至1月15日,滬深兩市已有1172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凈流入預計翻番的公司家數達到192家,非銀金融、電氣設備、國防軍工、通信和農林牧漁等行業占比居前。年報行情的本質就是預期,成長性就是其中永恒的主題機會。
伴隨優質成長股和二線藍籌股估值優勢的顯現,作為價值投資者和逆向投資者,低價、低估值、錯殺就是最好的安全邊際。對此,我們認為,對其中業績大幅預增的錯殺成長股可重點關注,可逢低關注全年業績大幅預增的銀信科技、奧飛動漫、科華恒盛、華西能源、東方網力和聯絡互動。
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大數據已經成為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國家戰略、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中均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關鍵產業。企業互聯網時代,將完全改變傳統IT 時代企業軟件封閉的弊端,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終端等讓企業通過互聯網驅動企業的新型資訊化。因此,在新的企業互聯網時代,機構未來仍將青睞資訊安全、大數據和軟件類成長股。
相關預測分析顯示,未來三年凈利潤增長最高的行業分別是國防軍工、電子和計算機,未來三年主營收入增長最高的行業分別是傳媒(34%)、計算機(30%)和電子(27%)。目前資訊技術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資訊安全也是2015年業績增速最快的行業。隨著政府國產化軟硬體批次采購化的落地,未來增長潛力值得期待。具體品種上,我們看好軟件服務和數據運維以及大數據板塊中的銀信科技、天璣科技、華宇軟件、潤和軟件、東方網力等公司的投資潛力。
逢低關注高送轉成長股和文化傳媒股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已有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年度分紅預案,其中,46家公司發布了10送10股及以上的分紅預案,在發布高送轉方案之后,相關公司股票往往都會受到資金關注。一旦市場止跌反彈,具有高送轉預期的業績高成長含權股必然會受到資金的重點關注。從歷史經驗來看,高送轉概念行情一般都可延續到3月份左右。近期邁克生物、奮達科技、久其軟件、科陸電子、中元華電、天潤曲軸等公司近期出現了不小的跌幅,投資者可逢低積極關注。同時我們認為,機構三季度重倉小盤成長股及跌破定向增發價格的小市值成長股,如偉明環保和眾興菌業,也值得中線版面。
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看,文化傳媒行業還剛剛處於需求爆發初期,未來整個產業有望迎來全面的繁榮爆發期,而從業績角度看,文化傳媒板塊2015年的業績增長已可圈可點,業績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依次是電影、遊戲、廣告、互聯網電視、電視劇、出版、電子商務。其中,文化傳媒板塊中的電影子行業景氣度頗高,2015年票房已經突破400億,短短一年不到時間內,全國票房收入增長超百億。在扶持政策不斷出臺的前提下,當前我國影視制造業水平也在迅速提升,居民對影視文化的支出也在不斷增加,而這些都將有利於提升相關產業股的估值重心。隨著春節黃金檔期的臨近,文化傳媒股或將引起市場資金的再度關注,捷成股份、奧飛動漫、順網科技等可逢低積極關注。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