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人民幣趨穩有利貨幣市場穩定 收緊風險不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8 08:26


9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趨穩,貶值預期趨緩,相關部門穩定人民幣匯率的系列舉措逐步顯現成效。市場人士指出,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下降,央行被動回收本幣流動性的力度將會減輕,有利於國內貨幣市場穩定;央行態度明確,也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幣流動性的合理適度,未來短時波動或難避免,但總體收緊的風險不大。

流動性收斂主因匯率波動

在貨幣市場度過近年來最寬鬆的一段時光后,7月份以來資金利率重新趨於上行,波動也有所加大,並一度出現流動性偏緊的狀況。市場人士指出,流動性寬鬆程度下降,根本原因是銀行體系超儲率下降。據央行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金融機構超儲率為2.5%。國信證券等機構曾測算,到7月底時超儲率已降至2%左右。金融機構超儲率下降,除因資產設定導致的自然消耗外,與央行外匯占款投放出現持續且明顯的凈減少有很大關係。

數據顯示,自6月起,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重新轉為負增長,當月減少937億元,7月、8月進一步減少2491億元和7238億元,連續兩個月更新降幅歷史紀錄。與此同時,央行外匯占款自2月份起已連續7個月減少,7、8月份降幅分別高達3080億元和3184億元。后者顯示,以往央行通過收購外匯資產,實現基礎貨幣投放的模式已經逆轉為,央行因輸出外匯流動性而被動回收基礎貨幣,從而導致銀行體系本幣流動性收縮。結合央行外匯資產、貿易盈余、外商直接投資等數據來看,今年“熱錢”流出的情況一直存在,但7、8月份全部金融機構及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降幅猛增,顯然不是“熱錢”流動能完全解釋的。


外匯市場人士指出,因預期美聯儲可能準備升息,下半年以來資本外流的現象確實可能加重,但7、8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驟降,主要緣於個人和企業集中換匯,或者說資本外流加重,很大程度上正是居民積極設定外匯資產的結果。而8月中旬,央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后,人民幣中間價及市場價出現短時大幅貶值,短期內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加重,是推動企業和個人主動換匯的重要原因。在此過程中,銀行因向企業和個人售匯,造成了社會資金的回籠,隨后銀行向央行結匯,進一步造成基礎貨幣回籠。而且,購售匯壓力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銀行身上,這些銀行又是銀行市場流動性供給的主力,因此直接影響本幣流動性的穩定。有資金交易員就表示,8月份一段時間里,除少數政策行保持穩定融出以外,很多大行都成了融入的機構。此外,為平抑外匯波動,穩定市場預期,央行還主動進行外匯市場干預,也增加了外匯占款下降規模。

不利影響減輕

據市場人士分析,人民幣匯率貶值,匯率波動加大,是近期貨幣市場波動性上升、流動性寬裕程度下降的重要推手。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對本幣流動性的預期。而近期人民幣重新趨穩,貶值預期趨緩,對國內貨幣市場來說,應該是個積極現象。

進入9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與即期市場價雙雙在6.37元一線轉為盤整,兩者價差一直較窄。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成交量從之前的300億美元左右降至200億美元上下。多家研究機構認為,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量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呈正相關關係。而在8月下旬人民幣貶值預期較濃厚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日成交量曾一度高達500億美元。另外,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匯率價差亦相對穩定。自本月10日兩地即期匯率價差脫離逾1000基點的歷史高位以來,已連續五個交易日維持在300-400基點區間。綜合多方面資訊,當前人民幣匯率預期趨穩、匯價波動趨緩的跡象顯現。

市場人士指出,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趨穩、貶值預期趨緩,居民購匯或重新恢復理性,央行入市干預的壓力也將有所減輕,對本幣流動性的沖擊將逐漸下降。而機構普遍認為,央行維持合理適度流動性的態度明確,在外匯占款出現大量減少情況下,后續對沖不會缺失,繼續降準的可能性較大,未來流動性或仍有波動,但出現大幅收緊的可能性小。(記者張勤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