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外媒:中國供給側改革應吸取安倍經濟學經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6 14:04


    和訊網消息 外媒稱,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喚起民間投資的經濟增長新戰略,這些是「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推行至今已有3年。這一日本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對經濟轉向「新常態」的中國充滿啟示。

「安倍經濟學」難以為繼


據報道,近年來,日本經歷了極低的經濟增長,媒體上也經常可以看到「不景氣」和「低迷」等詞匯。但日本經濟絕非「不景氣」,而是實現了遠遠超出其潛力的增長率,處於「過熱」狀態。

導致這一過熱的原因之一是日趨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這些政策具有短期效果,對經濟增長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不過,這些政策歸根到底只是「爭取時間」的政策,無法長期持續。日本經濟需要的政策是提升已降至接近於零的潛在經濟增長率。

日本的潛在經濟增長率為何在下降呢?

從日本適齡勞動人口人均產值的增長來看,自2000年前後開始高於美國,而從過去25年來看,與美國基本相同,但高於歐洲。日本存在極不合理的人口結構。這一人口問題正是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

盡管日本勞動年齡人口的人均產值高於美國和歐洲,但由於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經濟增長率處於很低的狀態。

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可以分解為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和技術進步三個要素,但在日本,勞動投入的貢獻度已是負數。

日本不應一味依賴在短期加快開動經濟發動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而是應消除金融和農業等各部門仍存在的一系列難以打破的限制政策,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市場開放,以提高持續下降的潛在經濟增長率。

中國供給側改革十分及時

中國也面臨同樣問題。

中國2015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為6.9%,增長率超過10%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已成為過去。經濟增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需求不足,而是潛在經濟增長率本身的下降。

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到達峰值後轉為減少,勞動投入對GDP的貢獻度也隨之轉為負值。在此背景下,要想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有必要推行實現技術進步的供給側改革。

現在,中國經濟引擎正從投資向消費轉移。在中國國內,此前的高速經濟增長帶動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意願強烈的階層正在迅速壯大。

今後,推進促使企業技術創新和提高技術水平的供給側改革,有助於改善供需錯位、阻止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

外媒稱,日本經濟過度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增長戰略和結構性改革遲遲沒有進展。相信中國能夠吸取日本的教訓,在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撐經濟的同時,強力推行有助於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的結構性改革和市場開放等政策。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