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汽車保險應關注四大領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2 09:40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無論是汽車,還是保險均面臨着「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未來」這個話題。未來的汽車會是怎樣,未來的汽車保險又會是怎樣,甚至還有沒有汽車保險。
相信保險的功能始終是社會的需求,但傳統的保險形式終將成為過去,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保險的「再存在」問題。
汽車保險應高度關注「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並思考自身的「再存在」問題。「科技」和「社會」將成為驅動「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動力,並共同打造汽車生活的未來。從科技的角度看,車聯網是基本方向,「車」將成為人們物聯網生活的基礎環境、交互平台和重要場景。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的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將逐步成為主流,並改變汽車生活的本質內涵。從社會的角度看,「能源」和「環保」將成為關注的焦點,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角,同時,二手車也將在汽車消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連接一切的時代,「車」無疑將成為移動物聯網的重要終端,成為「移動生活」的重要平台和基本環境,成為碎片化時間利用的重要工具。
在車聯網的發展中,「前裝」是必然,是大勢所趨。但就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而言,「後裝」是必要,頂層設計和承前啟後則是關鍵。同時,剛性綁定是焦點,基於「前」與「後」的分布式計算安排是基礎。
滿足「車生活」將成為車聯網的核心訴求,信息、娛樂、商務、健康、管家、教育和位置服務將成為六大基本要素,那麼,保險呢?未來的汽車生活,誰主沉浮?是你,還是我,還是你我之間?
面向未來,將迎來「智能駕駛」,包括了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認知計算是智能駕駛的核心。「智能駕駛」技術拷問着汽車文化的本質:安全駕駛,不駕駛?同時,相對於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環境」則相對滯後,如法律,再如保險。面對這個時代,保險的新挑戰是「主體模糊」,即風險主體是駕駛員,還是程序員?是應當繼續采用汽車保險的形式,或是應當納入產品責任保險的范疇?保險業需要面對、思考並突破「無主」時代的困境和挑戰。
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汽車發展的方向,基本訴求是基於環境保護的清潔能源和基於資源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可謂「步履維艱」,占比微乎其微。從大方向看,「電」能否成為終極解決方案,面臨科技進步的拷問,而「混合動力」是一種權宜之計,或是理想方案。同時,推廣普及,靠政策,還是靠技術和服務。保險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或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
在電動車的發展過程中,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續航能力,其中電池技術是關鍵;二是充電基礎設施,定性與商業模式也考驗着管理者的智慧;三是安全性,火災和爆炸是面臨的突出問題。
新能源汽車肯定有別於傳統汽車,無論是風險特征,還是維修成本,保險面臨着基於數據積累的風險評估,以及產品設計與定價。
我國汽車消費將從「新車時代」進入「二手車時代」。一直以來,我國新車與二手車的銷售比大約為4:1,而美國的比例為1:4。近年來,隨着節能環保意識的普及以及翻新技術的提升,我國逐步進入二手車為主的消費時代。2015年我國二手車的交易量接近1000萬輛,與新車的比例上升為2.5:1 。保險業應將目光從新車轉向二手車,並針對二手車的特點,開展產品與服務創新。
二手車時代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身份」和「歷史」,即驗明正身,繼而解決法律責任與擔保問題。保險業在這一「過程管理」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保險擁有車輛完整的基本信息和出險數據,另一方面在為二手車提供保險的同時,也間接地提供了信用背書。
再制造是循環經濟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一個環節,不僅能夠降低成本,而且能夠實現環境保護。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重要領域,全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歐美等國家的汽車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率均超過80%,而我國的這一比例僅約20%。
從全球的實踐經驗看,保險業在推動汽車零部件的再利用過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推動下,中國人保與蕪湖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啟動了汽車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認證和再利用工作。
隨着我國汽車保險條款費率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汽車技術和社會進步的共同推動下,汽車保險將進入全面深化轉型時期,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從損失補償向風險管理過渡,從「等量管理」向「減量管理」進化,同時,將更加關注保險的社會責任和作用,尤其是在安全駕駛、綠色出行、改善體驗和利益代言等四大領域。
近年來,我國交通事故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均呈現下降的良好趨勢,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安全駕駛問題不僅是一個交通和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解決安全駕駛問題,技術固然重要,但提升駕駛能力,強化安全意識更重要。因此,保險業一方面要高度關注汽車預警技術的研發與利用,更好地發揮其輔助駕駛的作用,以減少事故損失,另一方面要利用車聯網技術,分析駕駛行為,通過教育、引導和激勵,促進安全意識和駕駛能力的提升。
中國人保在中國保險業率先開展了車聯網保險的實踐,並探索出了兩個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車隊業務模式和個人業務模式。通過前期的試點和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方面「基於使用定價(UBI)」技術的導入,提高了定價的科學性與公平性,改善了客戶體驗,擴大保險服務范圍,提高了客戶粘性,特別是針對車隊業務,成效顯著。另一方面也為駕駛行為的改善,鼓勵綠色出行,促進環境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保險企業、消費者和社會的多方共贏。
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綠色出行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在這個大背景下,除了限號和限行外,更加環保的交通出行將成為一種時尚,基於共享經濟理念的各種「新用車方式」將層出不窮,如專車、拼車、租車、分時租賃等。
這一切,給傳統保險帶來的挑戰是:如何適應「碎片化時代」的變化和需要。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技術固然重要,但觀念和思維方式更重要。碎片化的產品、定價、期限和服務,不僅考驗保險業的經營能力,更考驗保險業「以客戶為中心」的知行合一。同時,以車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進步,為場景化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隨着汽車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讓汽車生活更美好」就成為了社會的共同訴求,其中「良好體驗」作為重要指標。
保險業在利用車聯網技術的過程中,更加科學和個性的風險定價固然重要,但改善客戶體驗,尤其是改善事故和理賠處理的體驗更重要,遠程、移動、自動和自助將成為關鍵詞。同時,應高度關注改善客戶體驗,特別是基於智慧交通的路線優選以及停車預約與推薦等。
大數據時代的交通信息管理為保險理賠的范式革命提供了可能,未來的保險理賠將進入「信用 + 反欺詐」時代。
汽車保險作為廣大汽車消費者利益的「天然代表」,應當充分發揮其正外部性特征,為汽車消費者代言與請命,更多地關注汽車安全水平、使用成本和服務質量等涉及汽車消費的重要領域和問題,並推動相關領域的變革與進步。
近年來,保險行業開展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共同推動了我國汽車零整比信息披露,為解決長期存在的零整比畸形問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再如中國人保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合作開展我國汽車安全性能評價的「C-NCAP」項目,促進了汽車安全性能的不斷提升。同時,我國保險業還高度關注汽車維修行業,特別是汽車售後服務、4S店的價格壟斷和維保條件等問題。
互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最大價值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時空的認識和利用,為此,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需要重新認識「車」和「交通」的問題。
在人類社會的文明史中,馬車的出現為交通提供了便利,促進了異地的交流。就現代人而言,車,更多是為了工作和生活,如上班、上課、購物和看病等。但互聯網和虛擬技術,將使我們雖遠隔千里,足不出戶,卻能夠身臨其境,溝通互動,這種功能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交流模式,引發交流模式的范式革命,如社交媒體、移動辦公、SHOH模式、電子商務、網購、網絡教育、遠程醫療等。
如果這些「車」的主要用途不再存在了,那麼,「車」的主要功能則需要「再定義」,保險的核心作用也需要「再結構」。
面向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汽車的未來充滿未知,汽車保險的未來充滿挑戰,但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人類生活的未來將更加科技和更加美好。同時,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未來。關注,是把握和擁有的前提。
(作者系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