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英倘脫歐 樓價英鎊恐跌2成 民意領先 留歐賠率僅1.17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23 07:57


卡麥隆昨日到超市參觀。  (圖:AFP)
卡麥隆昨日到超市參觀。 (圖:AFP)

距離「6.23」英國脫離歐盟公投還有剛好一個月,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和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周末相繼開腔,游說國民支持留歐。他們主打經濟牌,強調脫歐對英國經濟和民生的負面影響,歐思邦則表示屆時英國樓價最多跌18%,更有分析指英鎊匯價可能急挫20%。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布朗21日演講時表示,如果英國不與最鄰近的歐盟合作,年輕人將難以計劃他們的將來,「如果拒絕與近鄰合作,斷絕聯繫,我們會向全世界傳遞怎樣的訊息?」他呼籲未來社會棟樑盡快登記成選民,並引述最近一項民調指出,年介18歲至30歲的工黨支持者大部分希望英國留在歐盟,不過,他對現時仍有33%年輕人未登記成為選民感到擔心。

有分析指,英國脫歐可能令英鎊匯價急挫2成。卡麥隆昨(22)日亦在英國《星期日太陽報》撰文,引述獨立分析師預測,指如果英國決定離開歐盟,英鎊匯價將下跌12%,意味進口物價上升,屆時食品和衣服可能分別加價3%和5%,令每個家庭需在這兩方面每年多花220英鎊

歐思邦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指,財政部分析發現,英國在脫歐後2年內,樓價會跌10%至18%,「離開歐盟會產生即時的經濟衝擊,令金融市場震盪,人們都會對未來失去方向」。歐思邦續稱,長遠而言國家和國民財富會減少,影響樓價。同時按揭息率上升,首次置業人士更難取得貸款,形成雙輸局面。

留歐派連日來的警告似乎見效,英國民意漸漸傾向支持留歐。民調機構「What UK Thinks」(英國人想什麽)綜合最近6次調查,若不計算仍未決定的人,支持留歐的受訪者佔55%,較反對者多10個百分點。另一機構Opinium調查顯示,執政保守黨的選民中,支持留歐者亦由早前的39%增至48%,比脫歐派領先7個百分點。

英國政壇就公投的首場電視辯論於6月7日舉行,有分析指出,公投結果決定卡麥隆的命運,若國民選擇脫歐,他將面臨逼宮,支持脫歐的倫敦前市長約翰遜便會成為繼任大熱。相反若公投通過留歐,卡麥隆保住相位之餘,亦可避免蘇格蘭醞釀另一次脫英公投。 

英國《衛報》及《金融時報》報導稱,英國脫歐公投進入倒數階段,支持及反對脫歐陣營的宣傳戰亦白熱化,火頭更燒至正申請加入歐盟的土耳其身上。由司法大臣高文浩領導的脫歐派近日聲稱,土耳其犯罪率高,入歐後恐怕威脅英國社會安全。事件適逢英格蘭足球代表隊友賽土耳其前夕,言論引起熱議,不少人批評脫歐派說法等同歧視。

脫歐派引述分析指,土耳其犯罪率及擁槍比例均處於高水平,佐證「土耳其公民危險論」,又指土耳其出生率高,很快便會有大批移民湧入英國。脫歐派又推出針對土耳其的海報,將英國護照比喻為「門常開」,標語是:「土耳其(7600萬人口)將加入歐盟。投脫歐,奪回控制權。」

反對脫歐的卡麥隆昨日表示,土耳其申請入歐多年,但改革進度緩慢,「可能要到公元3000年才成事」,又強調英國若留在歐盟,對任何國家入歐會有否決權,批評脫歐派危言聳聽。英國平等及人權委員會前主席菲利普斯亦批評脫歐派說法等同歧視,「無法想像在英國守法、貢獻良多的土耳其人,聽到這些說話有何感受。」 

路透社報導,隨着留歐派民意漸佔上風,博彩公司威廉希爾及立博的有關賠率急跌至1.17倍,意味若然公投結果為英國留歐,每注10英鎊只能賺1.7英鎊

威廉希爾表示,賠率反映英國有85%機會留歐,較上周五的83%微升2個百分點;立博指出,撇除計算的誤差,英國留歐機會為79%,比起一個月前的66%急升13個百分點。以投注金額而言,威廉希爾有80%注碼是押在留歐上,立博更有逾90%。

立博發言人稱,數周前的脫歐情緒高漲如今不復見,雖然目前賠率如此低,仍有很多人投注留歐一方。 

脫歐潛在影響

首相換人:現任首相卡麥隆全力支持留歐,若英國決定脫歐,他或被迫辭任首相及執政保守黨黨魁,主張脫歐的前倫敦市長約翰遜有望走馬上任。

蘇獨再起: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揚言,若民意顯示蘇格蘭人不想跟隨英國脫離歐盟,便會再次發動獨立公投。

北愛爾蘭:唯一接壤歐盟成員國愛爾蘭的北愛恐被孤立,導致跨境貿易額插水。

對歐貿易:複雜的脫歐談判預料為期兩年,英國與歐盟這個龐大單一市場的關係將是談判重點之一。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已表明,脫歐後的英國「只會是第三者」,不會獲得任何優待。

金融動盪:脫歐勢必衝擊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英鎊匯率或急挫兩成,通脹率升至5%,息口及勞動成本上升,英國經濟增長或跌多達1.5個百分點,並流失數以千計職位。

移民減少:來自歐盟的移民大減,建造業和服務業出現勞動力短缺。

連鎖反應:其他歐盟成員國或要求重新定位與歐盟的關係,若要求不獲批准或仿效英國脫歐。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