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數據告訴你:這些才是「房痛指數」最高的城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31 07:50
城市給人畫了一個夢:通過大規模的人口聚集與社會分工,實現更高的收入、更低的物價、更安全的環境。
應該來說,這三個畫餅基本都已兌現了,只有一樣東西讓城市這個偉大機器也感到無解,那就是房價——雖然人們修築更高的摩天大樓、更大規模的填海造地,但仍然解決不了土地資源的稀缺性。
房價成為城市生活最大的痛點。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
只有極少數旅游城市(廈門(樓盤)、三亞(樓盤)、珠海(樓盤))例外。經濟學者會說,房價是一個城市的股價,房價越高說明這座城市的經濟越發達,有多高的房價就對應多高的居民收入。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2015年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工資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後剩余的可隨意支配的收入,另外也包括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也就是「拿到手的收入」。
整體上看,的確是房價越高的地方收入也越高。但問題是,房價上漲與收入上漲的比例完全不對等,比如深圳(樓盤)的平均房價是廣州(樓盤)的2.5倍、武漢(樓盤)的5倍,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廣州略少,是武漢1.22倍。
簡單粗暴地把平均房價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做一個除法,可以得出一個房價/收入排行榜——
毫無懸念,房價飛漲的深圳,以一騎絕塵的態勢榮列「房價收入排行榜」的榜首。換句話說,在深圳,平均一個居民需要13.5個月的「可支配收入」才能買得起一平米的房子。而在廣州、武漢與長沙,分別只需要5.3、3.5、1.95個月。
「人均可支配收入」靠譜嗎?
問題來了,有人會說「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應一座城市的真實水平——這個數據反映的更多是體制內與大中企業的收入,不一定能反映中小企業的收入水平和市場上的真實工資水平。
我們再來看主要城市的工資數據,這個更能反映中產階級的薪資水平。
如圖,無論是哪個數據,上海與北京(樓盤)都穩居榜首,深圳本次位列第三。
但是然並卵,深圳收入水平領先廣州、武漢等城市並不明顯,大概只分別相當於1.1倍與1.3倍——比起氣勢如虹的房價,這點領先優勢可忽略不計。
再一次簡單粗暴地做個除法,把平均房價除以工資水平試試看:
榜2與榜1略有出入,
據此我們能不能說:
「主要城市中,「房痛」指數最高的是深圳、最輕的是長沙。深圳的居民收入的確很高,但在高聳如雲的房價面前,收入簡直是個笑話。如果你只是想追求一個穩定的生活,有太多城市比深圳更宜居。
從上面榜單中可以發現,房價超過1.5萬的城市,幾乎全部分布在南方,北方城市中只有北京與天津(樓盤),尤其是帝都一柱擎天。而在南方,高房價城市又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另外,如果論全省均價,浙江與福建領先廣東。
另外,青島、大連兩個北方城市的房價可能被低估。作為著名旅游城市,其中心城區的房價還是非常高的,只不過這兩座城市都屬於大拼盤城市,廣袤的郊縣地區會拉低其均價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高房價是一個城市經濟活力的表現,但這並不值得驕傲,因為居民收入未必很高。看房價收入比就能發現,南方城市的「房痛」指數遠遠高於北方城市。
當然,這可能也與南方城市土地供應較少,以及居民普遍熱衷炒房的因素有關。
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前10名基本上被長三角城市霸占,蘇南與浙江城市表現出色,深圳與廣州勉強入列,但表現並不出色。
排在長三角與珠三角之後的是中部城市,其表現普遍好過西部、北部與東北城市。另外,本榜單只計算了城鎮居民收入,沒有包含農村居民,但重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墊底。
旅游城市往往有一個「通病」:本土經濟乏善可陳但是房價奇高,尤其是三亞、珠海、廈門等城市,幾乎可以比擬北上深之外的任何大城市。
本土經濟不強,導致本地居民收入不高,但因為環境優美卻成為外來資本追逐的熱土,導致這些城市往往被外地土豪占領,對本地居民形成積壓效應。這個規律幾乎適用於大部分旅游城市,比如「美國版三亞」:邁阿密。
不過,有一個旅游城市可能擺脫了這個規律,那就是杭州(樓盤),既是著名旅游城市,又具備強大的本土經濟。所以,旅游城市雖然山好水好,但是普遍不「宜居」,只是「宜游」。
無論是看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看工資收入,一線城市的「房痛指數」都大幅度領先於二線城市。考慮到房價、擁堵、霧霾等生活成本,一線城市應該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宜居」的地帶。如果你只是追求穩定安逸的生活方式,二線城市更值得選擇。
不過,這並不掩蓋一線城市的價值。一線城市真正的價值在於,它是冒險家的樂園,如果你不甘於平庸的生活,如果你想擁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巔峰體驗,如果你想登上納斯達克的敲鍾台,那麼一線城市給你的機會要遠遠遠遠大於二線城市。
這才是一線城市的真正價值,傳說中的高收入不是簡單挪個屁股就能獲得的,它還需要你的冒險精神去成就。
- 如何低成本實現子女留學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