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貨幣政治:匯率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8 08:20



書名:《貨幣政治:匯率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作者:[美] 傑弗里 A. 弗里登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內容簡介

貨幣及其價值是世界經濟的核心,影響着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移民及旅行,而匯率制度往往定義了國際經濟秩序。弗里登評估了各個歷史時期政治和貨幣之間的關系,分析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政治經濟學以及拉丁美洲國家過去40年的貨幣政策,闡釋了各種匯率政策的作用。融合了數據和案例的分析,闡明了政治與經濟如何影響和決定匯率政策。

本書第一部分着眼於19世紀美國金本位的經驗――這一時期的美國就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激烈的貨幣政治斗爭。第二部分轉向探索開放經濟體對固定匯率(以及其他匯率政策)的最新經驗――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最終導致了歐元的啟用。第三部分把重點放在拉丁美洲的貨幣經驗上,在開放程度以及政府實行的匯率政策多樣性方面,各國之間都存在差異。

貨幣政治概括了一國政治經濟學的許多特性,因為匯率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清楚其決策對社會上幾乎每個人的影響。

作者簡介

傑弗里 A. 弗里登(Jeffry A. Frieden)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專長於國際貨幣和金融關系政治學。

前言

貨幣及其價值是世界經濟的核心。它們影響着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移民及旅行。通行的匯率制度往往定義了國際經濟秩序。金本位作為全球性的固定匯率制度,在1914年之前的四十多年里盛行,這一時間段非常關鍵,通常被稱為古典金本位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後,主要大國政府無法采取新的貨幣秩序以應對國際環境的變化,失敗的匯率政策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世界經濟搖搖欲墜並最終崩潰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後,西方國家圍繞固定但可調的布雷頓森林貨幣制度(the Bretton Woods monetary order)對其經濟進行調控,取得了總體上的成功。自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以來,如果非要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匯率政策更具有重要性了。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匯率政策在幾乎所有經濟體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幾十年來歐盟一直試圖穩定其成員國的貨幣,最終於1999年創造了歐洲單一貨幣:歐元。雖然歐元區面臨着諸多困難,但在現代歷史上,歐洲單一貨幣仍是國際經濟一體化方面最雄心勃勃的一次嘗試。在其他發達國家,匯率政策及匯率波動是國內和國際間政治爭議的焦點。

發展中國家也需要對其匯率做出至關重要的決策。一些國家已經將本幣緊盯美元、歐元或其他主要貨幣,有些國家則讓本幣自由浮動。還有一些國家根據其經濟策略管理本幣。這些決策有力地影響了各國後續的經濟發展。東亞諸國把它們經濟上非凡的成就至少部分地歸因於其系統性的政策:維持本幣相對疲軟,以刺激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增長。此外,貨幣危機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如1994年的墨西哥、1997~1998年的亞洲、1998年的俄羅斯、1999年的巴西以及2000年的阿根廷和土耳其。這些貨幣危機大部分都導致了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動盪。而且,在今天的全球化經濟中,匯率政策已經與貿易政策一並,甚至取代貿易政策成為政府間摩擦的主要來源。

國內和國際間的貨幣關系是世界經濟的核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這是政府匯率政策的結果。我們無法在不了解各國貿易政策的情況下分析國際貿易體系;同樣,也無法在不了解各國匯率政策的情況下分析國際貨幣體系。這使得學者試圖解釋政府的匯率政策,而這需要考慮匯率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經濟和政治因素。

筆者對於匯率政策政治經濟學的興趣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筆者的研究強調了匯率政策的分配效應是有助於解釋利益集團支持或反對特定貨幣措施的理由。幾乎所有的經濟政策都會產生贏家和輸家,匯率政策也不例外。筆者的早期工作提出了社會行動者之間的簡單區別,並將其應用於各種設定條件。雖然匯率政策的制定還涉及許多其他因素,從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到政治體制,不一而足,但筆者仍然相信,貨幣領域如同其他領域一樣,社會核心群體的偏好是全面解釋任何政府政策的基礎。

本書詳述了筆者在這一領域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書提供的理論原理超越了筆者早期的構想。筆者一直對進一步整合匯率如何影響經濟主體的因素特別感興趣,這些因素主要反映在對傳遞效應的關注:匯率波動的幅度通過相對價格變動的方式傳遞至國內經濟。此外,筆者試圖放大社會經濟部門之間所能發現的細微差別和准確性:出口商彼此不同,有着商業和金融利益的經濟主體也彼此不同。其他學者已經對類似的課題有過出色的成果,筆者努力把他們的研究進展吸收進本書的理論和實證分析中。

理論上,本書着重於識別和明確,對於不同的經濟主體――企業、產業和經濟利益集團,它們的匯率政策偏好來源於不同的激勵。該理論認為,一個產業的特性,包括其對匯率的風險敞口,以及匯率變動導致的相對價格對其的影響,決定了其匯率政策偏好。

匯率政策的選擇要從兩個相關維度考慮:制度(固定或浮動)和水平(升值或貶值)。對於前者,可以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嚴重依賴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或金融聯系的經濟主體都偏好穩定的匯率:金本位、固定匯率、美元化以及歐元化。而對於後者,則可以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品的生產者將偏好本幣貶值(反面的情形適用於:國內市場導向的經濟主體偏好浮動匯率,非貿易品生產商偏好本幣升值)。這些問題受到匯率波動對國內價格傳遞效應的顯著影響,進而成為現代產業復雜功能的一個特征。在傳遞效應有限的情況下,匯率波動對價格的影響較小,人們對匯率波動的擔憂會增強,而對貨幣貶值的擔憂則減少。

筆者還進行了一系列實證研究,以突出該理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潛在適用性。本書首先着眼於19世紀美國金本位的經驗,這一時期的美國就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激烈的貨幣政治斗爭。其次轉向探索開放經濟體對固定匯率(以及其他匯率政策)的最新經驗,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最終導致了歐元的啟用。最後把重點放在拉丁美洲的貨幣經驗上,在開放程度以及政府實行的匯率政策多樣性方面,各國之間都存在差異。

在全面了解一國匯率政策的決定因素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理解一國的決策與創建區域和國際貨幣秩序的互動方面,還要做進一步的研究。諸多經濟、政治、歷史和其他因素一起對這些政策和結果產生影響。無論是集中的群體,還是各類細分的群體,筆者希望本書的研究能揭示這些社會經濟主體的利益如何有助於形成貨幣政治和匯率政策。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