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衡量風險承受度及抗風險能力進行再平衡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6-06-14 16:40


(作者: Christine Benz)

「適時對持股進行獲利了結,不僅能降低投資組合風險,同時也能因應現金需求」概述了再平衡的效益。Christine Benz倡議投資人應適時進行獲利了結,並將資金再投入至投資組合中表現處於相對低點的部位,讓投資組合中的各資產類別回復至目標比重,發揮再平衡的功能。


領航創辦人Jack Bogle認為,股債配置投資組合的再平衡,易壓抑投資報酬表現,故不支持資產類別的再平衡。然而,長期投資股票與債券,往往股優於債,若投資人陸續調高股票部位,而非定期了結獲利部位,長期投資可望獲得較佳的投資報酬。其次,再平衡會有交易費等費用產生,這是Bogle無法認同再平衡的另一原因。

支持再平衡的投資人,對前述的正反論點,常表認同。長期下來,股債配置的再平衡,的確會壓抑報酬表現(然單一資產類別持股的再平衡,則有助於提高投資報酬)。只是,股債再平衡的最大優點即是:降低風險水平。

因此,在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再平衡,最適用於以降低風險為主的投資人;其中,又以經歷市場大幅震盪下跌之後,偏好調降投資組合風險水平的投資人為最。前述類型的投資人應該善用再平衡,或運用具有再平衡功能的股債混合型基金、目標日期基金,精明的調節投資風險。

不過,年齡未滿50歲,且經濟條件不會受到股票部位較高所拖累的投資人,不用頻繁的進行再平衡,甚至不需要做資產配置再平衡。惟在大型股表現優異之時,定期的降低其投資比重,並轉向中小型股,於單一資產類別之間的再平衡,更能有助於提高這類型投資人的投資報酬。

對於屆齡退休或已退休的投資人來說,不論風險承受度之高低,再平衡是絕對必要的。此法不僅能幫助他們在越近退休之時,有效的避免股票部位過高,可能衍生出來的負面影響;也有助於減輕他們於退休期間的資金壓力。

◆風險承受度與抗風險能力如何影響再平衡

再平衡對屆齡退休與已退休人士的影響,遠勝於正值壯年的投資人;換言之,人生階段不同,風險承受度與抗風險能力也不同。風險承受度(risk tolerance)代表投資人心理層面上,對階段性投資損失的忍受度。抗風險能力(risk capacity)指的是,投資損失是否過大,導致投資人必需改變投資組合規劃。

50歲、60歲及更為年長的投資人,具有高風險承受度的情況,並非少見。前述年齡層的投資人,於過去20年中,已經歷2次嚴厲的熊市考驗,他們的投資組合表現,隨著市場反彈已轉為正報酬。也因此,許多年長的投資人或許尚未意識到,即使他們的風險承受度未見改變,甚至變得更高,但抗風險能力已降低。在股票比重過高、高股票價值水平,加上短期投資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年長的投資人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以一個年約58歲的投資人A先生為例,他於2009年牛市的開端,建立了一個股債比重為60/40,且價值百萬美元的投資組合。假設A先生於2009年之後,便將該投資組合靜置一旁,時至今日,該投資組合可能增值至270萬美元,且股債比重變為80/20。對於年約65歲,且有固定退休金可領的投資人來說,持有一個以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或許恰當。但對於年約65歲,且需要頻繁運用投資獲利的投資人來說,過高的股票部位,會增加他們的報酬運用之風險(sequence-of-return risk);簡言之,就是投資人在退休初期,遭逢投資損失的風險。該風險加上倚賴投資組合獲利的結果,可導致退休人士提前用盡資本,或被迫減少支出以避免出現資金缺口。

假設股債80/20的投資組合,恰巧遇上2007年-2009年的金融海嘯,股票暴跌50%,而高評級債券僅獲得薄弱的青睞度。前述的投資組合,可產生約38%的投資損失。然而,若將股債比調整為60/40,在同樣的金融災難事件中,該投資組合的損失就可望低於30%。

◆盤勢分析再平衡有助於現金流

在市場下行時能產生防禦效果,並不是投資人應考慮再平衡的唯一因素。運用投資報酬進行消費,而非用於再投資,同為調節投資組合,降低風險的再平衡方式之一,而此方式在退休期間所提供的現金流也是再平衡的優勢之一。尤其,在目前低殖利率的環境中,投資人甚難單靠收益率支付生活所需,迫使他們轉向風險較高的投資標的。藉由進行跨資產類別、單一資產類別內的再平衡,退休人士可以輕鬆的從投資組合中提取收益,享受退休生活。

若投資人希望能從投資組合中提取生活費,單一資產類別內的再平衡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即便投資組合中的各資產表現,未超過設定的目標比重,已退休的投資人仍能對表現突出的各投資標的,定期進行獲利了結,並運用該筆資金支付生活所需。以2015年為例,已退休人士的整體股票部位可能表現並未特別出色,但其健康護理基金可能表現一枝獨秀,若投資人適時調節該投資部位,不僅能增加現金收入,亦可達到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目的。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c2016晨星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晨星提供的資料:(1)為晨星及(或)其內容供應商的獨有資產;(2)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3)純屬研究性質而非任何投資建議;及(4)晨星未就所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及即時性作出任何保證。晨星及其內容供應商對於因使用相關資料而作出的交易決定均不承擔任何責任。過往績效紀錄不能保證未來投資結果。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涉及協助推廣銷售任何投資產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