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天地的張旭陽在互聯網金融能否見眾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0 16:20
傳統銀行大佬投奔互聯網金融並不鮮見。但像光大銀行(601818,股吧)資管老大張旭陽入職百度金融這樣,引發銀行和互金兩個領域如此大震動的,還是很少見。
原因恐怕是,張旭陽在銀行資管領域是摸到過天花板的。
這一點恐怕不會有人否認。國內商業銀行第一支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親歷者,萬億理財資金的操盤手,大資管時代業務的領軍人物……面對這些不凡的修為,我們說,他是在這個領域見過天地的,恐怕也不為過。
這樣一位曾經端坐傳統金融雲端的頂尖人物,為何要俯下身來闖入互聯網金融的滾滾紅塵?為何要入職之前有些低調的百度金融?
銀行理財的天變了
君子適時而動。
個人選擇,我們無法完整揣度,但時勢變化卻能管窺一二。馮侖曾經慨嘆,房地產天上的雲變了。
張旭陽發現,這樣的狀況同樣出現在傳統金融業。人們對銀行的期待變了。從以往單純的儲蓄保障財產安全,悄然過渡到了財富管理保值增值。
數據印證了他的判斷。《中國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5)》顯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60,879只,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3.50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8.48萬億元,增幅為56.46%。
而張旭陽親自參與的,中國光大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15》表明,截至2015年底,中國各類資產管理結構資產總規模達到93萬億元,過去三年復合增長率51%。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15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4.97萬億元,同比多增1.94萬億元,遠低於大資管資產增幅。
干巴的數字背後,是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遷。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走向拐點,銀發社會已經悄然來臨,到2035年中國撫養比例將達到1:1.7,「中國大媽對戰華爾街」的戲碼一次次上演,就是對上述變化最好的注解。資產管理行業常說,「大媽來了」、「毫無理財知識的小白來了」,大眾理財時代已經到來,國人過去三十年所積累的財富,正在變成對投資的熾熱需求。
不僅長期的社會變化,短期的經濟變動也讓這種需求更加緊迫。國家統計局物價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上漲2.3%。CPI同比環比漲幅均連續多月回升。而經濟增速的放緩加上政府加大財政貨幣刺激力度,極有可能推升通脹上行,讓貨幣進入貶值通道。
不出意外的話,國人將很快迎來一場錢包保衛戰,理財需求噴薄欲出。
這種趨勢,顯然對包括銀行資管在內的眾多財富管理機構都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機遇。按說,機遇面前,正是銀行資管業務大發力的時候,正如張旭陽所言,商業銀行應由「借給人賺錢」轉變為「幫別人管理錢」。
要完成這一歷史轉身,銀行需要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主動俯下身去,擁抱每一位升斗小米財富夢想。
在這個過程中,張旭陽這樣的銀行資管大佬不僅可以一展抱負,也將隨着傳統銀行真正惠及普羅大眾,就此從見天地,過渡到到見眾生。
銀行資管的形格勢禁
然而,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張旭陽首先要面對的可能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形格勢禁,眾生難見。
銀行資管首先面臨的尷尬就是投資渠道受限。《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僅此一條基本封死了銀行投資的大部分渠道,只能存放同業存款買些債券,而經濟持續下行下的優質資產稀缺,更讓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急劇收窄,難以滿足客戶的資產管理需求。
與銀行理財投資渠道有限相對的是流動性泛濫,許許多多的資金正在尋求出路,很多進入了銀行的理財渠道,但是資產荒和流動性泛濫碰到一起,帶來的就是銀行理財的堰塞湖,收益率下降,讓銀行理財更加捉襟見肘。
另外,銀行理財最初的誕生都是銀行為了沖時點攬儲,理財產品實際上被看做同存款一樣的安全,這樣的基因決定了其難以打破的剛性兌付,也就不能向真正的開放凈值型理財產品轉化。
你要投資者承擔風險,就不買你的了,反正銀行多過米鋪。
這樣的基因,也導致了銀行理財最初都是粗糙的資金池操作,難以滿足日益個性化的理財需求。當然,這種名不符實的所謂理財管理,幾年前也被監管叫停了。
而對銀行理財的嚴格監管,基於對銀行金融穩定器與貨幣政策傳導通道的重要定位。理財資管必然會槓杆操作,必然需要自由多元的資產配置,而這些都可能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傳導,會對金融監管協調增加巨大的難度,所以,銀行理財資管市場的放開,每一步都必然,也必須謹小慎微。
實際上,面對洶涌而來的理財需求,在形禁勢格下,銀行也利用自身政策、客戶積累等等優勢,做了一些閃轉騰挪的轉型。而大家不約而同的一個選擇就是高端化。
比如,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總數6500萬的客戶中,僅僅170多萬客戶(總客戶數量的2.6%)持有的綜合金融資產的比例就接近了總額的80%。剩余的6300多萬,即97%的客戶中,戶均持有的綜合金融資產僅為1.6萬元,持有的綜合金融資產占比僅為20%多一點。
這樣的轉型聰明而現實,既低成本圈住了高凈值人群,以及由此帶來的超額財富管理的利潤,有又規避了金融風險向基層民眾傳導,而後者的財富服務本來在銀行現有服務模式下,服務成本過高。
只是,這樣的選擇,也讓傳統銀行似乎距離民眾越來越遠。人們發現,銀行窗口開的越來越少,等候的隊伍越來越長,泛濫的流動性卻難以垂滴到最需要的人群。銀行電子化雖然可以部分緩解銀行窗口前的焦慮,但更加及時有效的貸款、信用支付,更加個性、豐富的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卻無從談起。
簡單的高端化,顯然不是張旭陽希望的銀行理財的方向。從他近兩年的論述可以看出,這位居住在最具市民氣息的南北京城的銀行精英,思考最多的可能是如何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將金融服務有效觸達那些普普通通的街坊鄰居。
他發現了互聯網。
「中產、數字大眾等客群興起,資管機構可以憑借互聯網金融以較低的成本服務此類客戶。」張旭陽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他更是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的開放為資產管理行業直接面對終端客戶提供了條件,但也需要金融機構低下原本高傲的頭,按照互聯網的精神去改變自己的基因。」
但一直站在銀行理財創新最前沿的張旭陽也深知,要改變傳統銀行的基因何其難也。
「你要干事,領導還怕你給他找麻煩呢。」一位離職銀行高管的話,大概代表了許多出走者的心聲。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已有超過60位銀行的「董監高」辭職,其中的許多人直接跳入互聯網金融的嶄新領地。
為何選擇百度
除了待遇位勢躍上新高,相信有勇氣拋棄銀行優渥環境的這些精英們,還有打破行業窠臼,探尋借助互聯網技術創造金融新天地,進而服務普羅大眾的理想。
互聯網加上普惠最廣泛的網絡大眾,能同時滿足上述兩點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鳳毛麟角,螞蟻金服絕對算是一個,然似乎大局已定,聚義廳上座次已滿,並無求才的飢渴。風生水起的京東金融仍然囿於電商體系內,為後者的618戰績拼盡全力,騰訊微信支付一枝獨秀,但整體金融生態卻模糊不清。
很自然地,張旭陽的目光投向百度金融。實際上他早就判斷,未來綜合性的大資管生態級公司,必然有一類來自百度這樣的網絡巨頭。
更重要的是,從連接人與信息到連接人與服務轉型的百度,迫切需要借助金融等「新百度」業務,整合數量龐大到幾乎覆蓋所有網民的賬戶體系,真實觸達這些大多距傳統金融服務遙遠的網絡眾生,借助技術手段為他們提供及時高效的金融服務。
張旭陽與百度金融可謂一拍而合。
然而,空有普惠眾生的理念,並不能使這段美好緣分走的長遠。李彥宏說,百度要做金融領域的「改革派」。現在看來,百度生態和技術基礎,提供了改革傳統金融高高在上的姿態,普惠眾生的現實可能。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互聯網大大降低了觸達億萬用戶的成本。這種成本的降低不首先體現在互聯網作為金融服務的銷售渠道,可以及時有效地滿足網絡大眾的也許微小卻對個體無比重要的金融需求。招行6500萬用戶,只需要其中的不到200萬,就可賺的盆滿缽滿,如前所述,這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同樣7000萬用戶的百度錢包,卻可能因為天生適應了移動互聯帶來的即時、碎片、場景化的特點,而低成本服務最廣泛的人群。
而且,百度擁有搜索、地圖等幾十款惠及普通用戶的互聯網產品,積累了龐大的數據基礎。其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有效分析,精准反映用戶人群畫像,勾勒出用戶的身份特征、行為偏好,洞察其行為本質並預測未來信用狀況,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被納入到征信體系中,讓普惠金融理念落地。
當然,互聯網普惠大眾的低成本優勢還體現在,它可以借助互聯網思維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對繁復刻板的傳統金融產品進行創新和簡化,以標准化、模塊化的產品,低成本的服務普羅大眾。對於第一支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創造者,在這個方面,百度金融將為張旭陽的天才創想提供更多可能。
其實,互聯網在上述金融產品的創新集中體現在智能投顧上。張旭陽曾經說過,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改變了理財資管機構與客戶交互的基礎,可以真正了解投資者訴求偏好,從而可以在價格配置之外,也可通過散點生產、定制化生產來配置資源。這其實就是對未來智能投顧的真實想象。
上述想象,在百度已經部分成為現實。
百度金融的老大朱光在自己母校西安交大120周年校慶上曾經透露,「除了信貸服務,百度為有理財需求的用戶提供資產配置服務也能達到『智能』級別」。並「能根據用戶的行為軌跡洞察到他的需求和風險偏好,自動為其進行資產配置,並幫助用戶追蹤、監控風險,讓用戶無需操心就能夠規劃好自己的資產和生活。」
張旭陽在談到大資管的未來時,曾多次提到全球知名資管機構貝萊德,並對其背後的阿拉丁系統心向往之。如今,他也許可以在百度金融構造自己心目中的「阿拉丁系統」。
當然,隨着監管的趨嚴。智能投顧也可能會面臨,牌照准入的門檻。作為傳統金融的大佬,幫助百度金融補齊監管牌照,大概也是他的重要職責。當然,現今已是金融自由化的前夜,利率、匯率逐漸的放開,金融競爭也逐漸邁向自由,金融牌照也必然會逐步放開。
說起監管。這也許也正是張旭陽加盟百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他曾經引用張五常對區域競爭的觀點,深刻洞察了與地方政府間存在的隱性競爭一樣,金融的分業監管,也必然會存在監管間的競爭。而這正是金融創新的空間所在。
張旭陽創立的第一支人民幣理財產品,其實就是監管套利的成果。當然,這樣的創新,需要操盤者對政策邊界的精准把控、業內資源的創造性整合,以及市場動向敏銳感知。
而互聯網金融從一開始就是混業的。「草莽時代」是對互金行業曾是對互金行業最生動的概括,它具有打破行業壁壘的天然特性。對於習慣了螺螄殼里做道場,在微小的空間里進行天才創新的張旭陽,簡直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更重要的是,與互聯網金融一起成長起來的網絡大眾,對互聯網投資機構有着跟銀行完全不一樣的期待,他們已經越來越習慣跟前者一起共擔風險,賺取超額收益,或承受損失,投資者教育在網絡化時代大大提速,這在無形中就打破了銀行理財基因里帶出的剛性兌付難題,而這一難題正是銀行資管部門對大媽、小白等平民理財用戶又愛又恨的原因。
消除了這一隔閡,回歸共擔風險的「代客理財」本質,張旭陽們才能真正的遇見眾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