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花費並不比美國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17日,在中國科協主辦的“探月夢中國夢”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嫦娥三號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建忠、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張熇和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蘇彥回應了大對我國探月工程后續任務和火星探測的關注。
是否探火星取決於財力
在回答關於“中國火星探測窗口”問題時,吳偉仁表示,一般來,探月過后就可以探火星。但是不是要去,取決於國家財力的支持和國家的決策。我國航天事業比較成體系,每一步都為下一步打下紮實的基礎。
吳偉仁,火星繞太陽轉一圈是700多天。期間經過地球要交會一次,這時候它離地球最近,發射窗口最理想。具體的窗口取決於火箭運載能力大小。
文昌發射嫦娥五號有地利
在回答記者關於“為什麼在文昌發射嫦娥五號”的提問時,劉建忠表示,嫦娥五號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目前火箭研製進展順利。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建設當中,進展順利。選擇文昌,一是長征五號火箭尺寸比較大,用內陸發射塔很難解決5米直徑品的運輸問題。二是從文昌發射場向東發射,海南往東是大洋。火箭發射,落場區要選擇在人口稀疏的地方。現在我國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少。
吳偉仁表示,在文昌發射,火箭運輸可通過海運到海南。另外在文昌發射,不用擔心砸到人和房子。
嫦娥五號計劃采樣2公斤
吳偉仁,嫦娥五號大約2017年前后擇機發射,任務是采樣返回。困難主要有四個方面,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月面采樣,月面起飛和高速返回。
月面采樣有難度。蘇聯當年做了好幾次只成功了三次,共取回300多克月壤。嫦娥五號計劃采樣2公斤,要鑽進去2米獲取原原本本的月壤,還必須封裝好拿回來。此外,嫦娥五號有陸器、返回器,要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難度比較大。
再有,采樣結束后月面起飛和高速返回也是需要攻克的難關。
中國探月技術會造福百姓
吳偉仁,全世界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共開展了118次月球探測。蘇聯64次,美國54次,當時成功率基本是40%。之后美、印、中、日等國共搞了10多次。中國嫦娥一號、二號、三號連續三次成功,成功率很高。美國阿波羅工程搞了10多年,投入了250億美元,實際還不止。美國當年投入探月工程的錢約占當年GDP的2%至2.5%。我們現在每年投入的錢約占我國GDP的萬分之幾。相比之下,我們投入的錢不是很多。
關於航天技術對國民經濟的作用,吳偉仁,美國阿波羅工程投入出比約1:15。中國探月的控制技術、仿真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等,隨時間的推移,一定會造福百姓。
國外對嫦娥數據很感興趣
蘇彥表示,嫦娥三號攜帶的八台有效載荷陸續開機工作,將完成在月亮上的巡天、觀地和測月。國外對嫦娥三號的科學數據非常感興趣。
吳偉仁,數據應用委員會專門負責科學數據的運用、分發和管理,盡最大可能做到資源共享,數據共享。中國探月工程與歐洲、俄羅斯有一些合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