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優勢正在消失 郎咸平:全球製造新版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對中國制造業的病根進行了全面解析,並超前預測出中國制造業目前的萎靡不振局面。
導讀:近日,匯豐(HSBC)公布了中國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只有50.5,且低於上月終值50.8,創下3個月來的新低。在此之前,我們的匯豐PMI指數一直在枯榮線50上下徘徊,夏季的5、6、7三個月更是跌到50以下。這是正常的嗎?
根據Markit統計,德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達到54.2,並帶動整個歐元區實現31個月的最高值52.7;美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是54.4,這還是低於預期的。對比之下,我們作為所謂的“世界工廠”,制造業僅僅是趴在枯榮線上殘喘。
中國制造業到底得了什么病?“用工成本、營商成本、官僚主義衍化出的隱性成本,統統高漲,導致外資工廠大量撤離中國。”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對中國制造業的病根進行了全面解析,並超前預測出中國制造業目前的萎靡不振局面。
為什么這么多美國企業選擇把工廠搬離中國?因為我們過去擁有的發展制造業的傳統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第一,我們的用工成本不斷上漲。中國在過去30年里,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工廠”,主要是靠低廉的人工成本和環境成本,吸引歐美企業來我們這里投資建廠的。但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制造業的用工成本開始迅猛上升。
我給各位提供一組數據,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2008年以來,“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已累計上升71%”。
我給各位舉個例子,從2010年起,富士康連續漲了好幾次工人的基本工資,工人每月的基本工資從2010年6月以前的900塊,增長到了2012年5月的2200塊。
而且富士康的總裁郭台銘還說,到2013年8月,富士康工人的工資大概要漲到4400塊,很可能超過台灣島內工人的基本工資水平。
另外,在這5年多時間里,來華投資建廠的外國老板還要考慮人民幣的升值問題。為什么?
因為你賺的是美元,但是給工人付的工資是按人民幣結算的,一旦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上升,就意味著工人即使還保持原來的工資水平,但你要付出更多的美元去兌換等量人民幣,這其實相當於工資開支上升。那我們的人民幣幣值上升了多少呢?
告訴各位,從2008年至今,如果按照實際貿易加權匯率計算,人民幣的同期升值幅度達到了25.9%。[NT:PAGE=$]
各位看懂了吧,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的用工成本在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之下,已經不再是“廉價”的了,而與此同時,越南、墨西哥等國家,它們在生產成本上比我們更有優勢。
就拿越南來說吧,越南工人的每月工資只相當於500塊人民幣左右。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阿迪達斯把中國工廠關閉,然后再到越南、墨西哥去開新工廠。
還有一點讓人很擔心,對於國內工人工資的不斷上漲,很多企業一邊尋找更為有利的環境,一邊加快了自動化的步伐。
比如富士康,在看到國內工人不斷要求漲工資之后,它不但以“接近惠普等客戶企業”為由,到美國開工廠,還宣布在2014年用100萬臺機器人(行情,問診)代替不斷鬧事、要求漲工資的工人。
而且據我所知,到2012年年底,富士康在山西晉城建立的機器人基地已經造出了2萬臺機器人。
第二,我們的營商成本在不斷加重。我要提醒各位,比我們不斷高企的用工成本更可怕的是不斷上漲的營商成本,比如稅費、工業占地等。
我在這里向各位提供一組數據,美國因為頁岩氣的大量開發,它的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的七分之一,工業用電價格是中國的二分之一。
由於物流成本和能源價格相關,所以美國的物流成本只是中國的三分之二。我們再來看融資成本,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占總成本的20%,美國的是10%以下。中國大型企業的是6.5%,美國的是2%左右。再看土地成本,中國工業用地全國平均水平是102美金/平方米,美國的中西部地區是13美金/平方米,即使是舊金山也只有46美金/平方米,那么我們地價最高的上海和深圳的工業用地價格是多少呢?達到了200美金/平方米。
另外,我們的地方政府還有令人吃驚的8921部地方行政法規,這項法規讓各地方政府隨時可以根據當地的財政需要,多給企業增加幾項地方稅或者費用。我說這是“地方政府不守法成本”,它大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營商成本。就是這樣的營商環境,也難怪這么多的美國企業,還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會紛紛選擇撤出中國了。
第三,由官僚體制衍化出的隱性成本。2011年,中國美國商會對會員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華美國企業反映出的首要運營挑戰竟然是官僚主義。為什么這樣講,是因為當這些企業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站穩腳跟之后,向二三線城市發展的時候,它們發現這些地方政府普遍都有自由裁量權這個問題。
什么叫自由裁量權?我給各位解釋一下,我們目前制定法律、法規的一般情況是,政府出一個“綱”,地方政府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詳細細則。這就造成了什么?地方政府在決策、執行和監管環節上被賦予了非常多額外的權力,這就導致地方政府官員有了更多的權力尋租空間。[NT:PAGE=$]
另外,因為各地方的情況各不相同,同一個政策在不同地區執行,肯定會有差異,這也非常容易給企業增添麻煩。
我給各位舉個例子,上海浦東新區在行政審批制度里,把車船許可證的審批給取消了,但是周邊省市卻沒有這個規定。結果船只從上海出發,到了江蘇的蘇州,因為你沒有這個許可證,按照江蘇的政策,那就必須接受罰款。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審批流程,環節太多,情況太復雜了。我在調研的時候,聽一個市的領導說:“一個項目從簽約到開工,要走20多個流程,辦30多個手續,一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有些需報省審批的甚至需要兩三年時間。”
而且告訴各位,根據我的親身調研,這個現象在我們全國都是普遍存在的。我就不曉得有多少企業能經得住這么繁瑣的流程,等得起這么長的時間,因為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有時候錯過了最好的時機,跟延誤戰機是一樣的。等把政府要求的各項手續都拿下來,你會發現,也許這個項目就沒有必要做了。
綜合上面的這些原因,就導致了現在這樣一個趨勢: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大批歐美制造企業或者回流本土,或者遷去越南、墨西哥。
作者郎咸平,著名經濟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著有《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 (來自BWCHINESE中文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