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資金擁抱新經濟 中小板下半年有望正式“奪帥”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6月份英國公投“脫歐”塵埃落定、人民幣加入MSCI以及深港通時間依舊模糊,不確定性因素會在下半年逐漸減少,由於A股市場向來有“七翻身”的特性,以及9 、10月高奏凱歌的歷史,因此下半年的A股市場可能會更值得期待。

而上半年資金關注的焦點中小板市場,或許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接過滬市領軍的大旗,成為資金逐鹿的主戰場。資本市場有可能率先完成經濟轉型,新經濟有望成為價值投資的核心要素。


基本面:流動性鬆緊依舊關鍵

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記者註意到,從上半年A股市場表現來看,流動性寬鬆期間,曾令股指在2月中下旬到3月走出一波行情,但是受美國加息預期等因素影響,始終令投資者有所擔憂。之後A股交投每況愈下,滬市持續縮量,令股指始終難有表現,而今年下半年,美國加息依舊是市場最為關注的事宜。

隨著美國經濟褐皮書的公佈,其良好的經濟走勢再次被印證。

上海證券指出,6月美國加息本來應該是可行的,但可能由於外圍經濟因素,預計美聯儲可能延遲加息到7月份。一方面是歐洲、日本經濟仍需保持貨幣寬鬆狀態,另一方面也是考慮中國的匯改因素。

對於市場流動性而言,中金公司則指出,雖然無風險收益率受通脹下行及增長預期弱化的影響,有重拾下降趨勢的可能,市場風險偏好可能繼續降低。同時金融去槓桿以及監管的加強也可能導致局部的流動性干擾,下半年預計股市流動性整體處於緊平衡狀態。

中原證券也表示,衰退式寬鬆格局下,無風險利率仍將下行,但空間有限。面對實體經濟去產能,經濟依舊偏弱且通脹上行壓力不大,經濟處於短週期衰退格局,為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貨幣政策預計維持中性基調,但新增信貸由於實體經濟需求不振,規模會有所減少,債券資金供給有望被動式增加,這有助於促進債券收益率下行。不過,下半年美國可能再度加息,引髮美國國債收益率上行。

改革:技術創新是核心

那麼,在流動性無法有效改善的情況下,能夠刺激經濟以及A股市場的,只有經濟轉型和技術改革。

目前,改革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各行業都出現以新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創新,包括傳統行業的新技術創新和更新。例如新出台的機器人政策,未來的發展方向虛擬現實等。另外,新能源汽車行業受政策的持續推進,從充電樁到動力電池,以及智能駕駛,整體產業鏈將受益。而低空領域的開放,也將為無人機的技術革新升級創造條件。

上海證券王偉力認為,改革所帶來的成果將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部分技術革新帶來的新興產業規模從無到有到巨大,這樣的投資機會都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標的。

同樣,海通證券指出,創新革命蓄勢待發,智能製造引領潮流。2010年代是全球創新時代:2009年美國發布創新新戰略1.0;隨​​後以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爲代表的新興產業席捲全球,帶動了全球一輪創新高潮;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計劃; 2015年美國發布創新新戰略2.0,重點提出了智能製造、先進汽車、計算機新領域等創新方向;我國在2015年同樣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未來1~2年內新技術有可能再度爆發一輪創新高潮,而最具可能的方向則是智能製造領域,如智能汽車、VR(虛擬現實)、智能家居等。

武漢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記者,“今年下半年,市場投資焦點肯定還是以新經濟為主,從上半年行業板塊表現來看,部分行業的技術革新、技術轉變獲得資金關注,比如OLED等,而鋰電池板塊則是整個行業復甦,整條產業鏈都被關注。所以,下半年,技術革新類的板塊依舊是市場主角。”

市場:中小創仍是投資焦點

池中水有限,上半年投資主角中小創,下半年還會繼續高歌猛進嗎?還是會受制於估值壓力,盡顯蹺蹺板效應,主板重奪投資焦點?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由於深港通漸行漸近,中小創或許依舊是資金追逐的核心。

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深港通還有些技術問題,沒法確定具體的時間,只能講今年一定會通。

而在港股通活躍和港交所公告的推動下,近段時間對於深港通的預期明顯升溫。

據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港股通交易量佔港股整體交易量的比重,從2016年5月初每日約佔1.5%的比例,已逐步增長到目前超過4%的水平。從資金流向來看,自今年4月25日開始,港股通交易已經連續41個交易日淨流入,累計淨流入646.0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49億元)。截至6月27日,港股通2500億元人民幣的總額度僅餘636億元,使用率已達到75%。

對於主題投資,震盪格局之下,白馬股以及防禦性強的板塊,會是穩健資金選擇的標的。

中原證券認為,弱勢格局下具有真實業績支撐的白馬股可能是相對較優的投資選擇,這類個股業績雖不具有爆發力,但較為穩定,同時估值適中,在業績支撐下估值下行壓力相對較小,具有抗跌性,一旦反彈來臨,股價彈性又比傳統防禦性板塊要大。

海通證券也指出,回顧2011年來的市場風格變化,在2011年單邊熊市中,20倍以下PE的價值藍籌股佔優;在2012年弱勢震盪市中,20~30倍PE的白馬成長股佔優;在2013年,中小創走牛,30~50倍PE的高成長股佔優;在2014年至2015年中的全面牛市中,50倍以上PE的概念成長股佔優;從2015年中至2016年1月底,市場再次走熊,價值藍籌重新佔優;目前處於震盪市,白馬成長股有望重新佔優。20~30倍PE的白馬成長股的代表性行業如食品飲料、家電等,這兩個行業2016年一季度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2.4%、15.2%,而高PE類公司在景氣度較高的領域裡精選,如代表智能製造的新能源、智能汽車鏈,代表新興消費的體育、娛樂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