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黃劍輝:廣場協議觸發日本失去的20年 以鄰為鑒中國要做好4件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1 11:50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

和訊網消息 7月9日,新供給2016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上海舉行,會議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報道。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在談及「日本失去的20年」時指出,1985年美、日、德、英、法簽署「廣場協議」啟動了日本經濟的由盛轉衰。不斷升值的日元、大量涌入的熱錢和有利的槓杆投資機會帶來空前的資產泡沫,隨後日本政府采取緊縮性措施,經濟泡沫的破滅使日本經濟元氣大傷。在失去的20多年,日經經濟增速再未突破5%,平均增速低於1%,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甚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負增長。

當前,長期失落導致日本經濟疲態盡顯,具體體現在外貿連續5年出現逆差;經濟長期陷入通縮,債務率持續攀升;人口進入負增長,老齡化問題日益顯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緩慢,產業空心化效應凸顯。

盡管安倍當選首相後先後推出了「老三支箭」和「新三支箭」,但是成效有限。黃劍輝稱日本目前財政政策空間非常有限,貨幣政策也陷入兩難,若繼續寬松,市場恐慌將加劇,更多避險資金將流入日本,導致日元升值;若停止寬松,市場寬松預期落空,日元依然會走強。未來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日本經濟面臨外部需求疲軟、國內個人消費不足和結構性問題等諸多風險。

在黃劍輝看來,日本經濟從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

首先從政策層面看,日本出現了一系列決策失誤,宏觀調控政策失誤,金融自由化改革失當助推了泡沫經濟,泡沫破裂的救助措施過於拖延。

從制度層面看,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出現「制度疲勞」,「官產復合體」體制下,政府對經濟的主導和干預,弱化了企業的競爭和應變能力,在工業經濟時代,日本金融體制在支持特定產業、完成趕超方面有巨大優勢,但無法適應信息經濟的到來,另外關系型企業體制的弊端,在經濟增速趨於穩定、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開始逐漸顯現。

從供給層面看,少子老齡化加劇,導致日本經濟活力下降,全要素生產率下降。

日本經濟的經驗教訓對中國有何啟示和借鑒?黃建輝歸納了4點。第一、要保持戰略定力,確保決策自主;第二、構建新型宏觀政策框架,着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其中改革的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要完善金融監管,防范泡沫經濟;第四、要完善社會保障,應對老齡壓力。

以下為實錄:

《構建新型宏觀政策框架,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日本80年代經濟發展興衰的啟示與借鑒》

黃劍輝: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再次來到上海,來到凱賓斯基酒店這樣一個會場來研討中國未來的經濟形勢、經濟前景問題。置身今天這樣一個會場,能看到水族館和明珠塔的地方,可以說我們既看到了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進步和達到的高度,同時因為今天上海的天氣不太好,明珠塔上面也籠罩了一片迷霧。從這個角度看,就如同今天的中國一樣,既有很大的進步,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也還有很多看不清的地方。如何來撥開這個「迷霧」,展現出中國更加清晰的美好未來?展望當今全球一個基本的格局,如果把中國放在全球;如果我們是在跑一場190多個國家參加的馬拉松,中國目前已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但是我們可以說已經望到了他的項背。排在第三位的是日本(按市場匯率)、印度(按購買力平價)。不久前,已向大家分享了對中印對比的分析——《21世紀龍象之爭——中國與印度的經濟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對於日本問題的分析。我們看一下日本基本的國情,37.78萬平方公里(比雲南稍小),GDP排在第三位,人口1.269億。古代、中世紀日本沒有什麼太多可說的,以學習漢唐為主。近現代從1867年明治維新以後,展示了新時期以改革為支撐的新型日本,一直到今天有所衰落的日本。

我們的研究報告,包括五個部分:一、日本經濟發展歷程:從「成功」向「失落」的轉折;二、當前日本經濟的主要特征與前景分析;三、日本經濟從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四、全面看待日本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五、日本經濟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先看一下明治維新以後,1918年日本工業達到了56.8%的比重,實現了它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1941年挑起太平洋(601099,股吧)戰爭,戰後從1946-1955在美國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二次改革,實現了戰時經濟向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轉變這樣一個時期。1956-1973發表了一個白皮書,認為日本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1973-1985全球進入到滯脹時代,但是日本還是達到了4.1%的增長。這樣一個反差,使得它的GDP達到了美國的60%,人均GDP達3萬美元,是日本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日本式的經營」是全世界,包括美國都十分推崇的。1986年以後是什麼樣的故事?為了解決貿易赤字,1985年簽訂了《廣場協議》,啟動了日本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不斷升值的日元大量涌入熱錢,推動了空前資產泡沫。到1989年-1990年泡沫擴大以後,開始采取緊縮性的措施。泡沫破滅,使它的元氣大傷。此後就是「失去的20年」,經濟增速總體上低於1%的階段。

以上簡單回顧了日本近現代的發展歷程。從特征和前景來看,有什麼特征?1.長期失落,導致日本經濟疲態盡現。外貿連續多年逆差;2.長期陷入通縮,債務率持續攀升;3.人口進入負增長,老齡化問題日益顯著;4.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緩慢,產業空心化效應凸顯。這是幾方面的問題,當前的主要特征。

對於安倍經濟學,2012年12月在安倍當選首相以後推出了「三箭齊發」的安倍經濟學,曾經熱鬧過很長一段時間,但成效不太明顯。2015年9月份,又提出了「新三支箭」。不管是「老三支箭」也好,「新三支箭」也好,目前來看成效有限。財政空間也已經非常小,貨幣政策方面也是面臨兩難。怎麼兩難呢?如果繼續寬松,市場會恐慌加劇,更多的避險資金會流入日本導致升值;如果不寬松、停止寬松,市場寬松的預期落空,日元也會走強,就是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從經濟面臨的風險來看,IMF最近對日本的經濟,2016年、2017年都做了預測。最新4月份的預測是2016年GDP增長0.5%,比1月份的預測減了一半;2017年是-0.1%。這樣一個狀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做了一些分析。

首先,政策層面出現了一系列的政策失誤。從宏觀政策方面,有明顯的失誤;第二,金融市場化失當。從制度層面,概述為叫「出現了制度疲勞」。具體有幾個體現:1.官產復合體的體制。政府對經濟的主導和干預弱化了企業的競爭和應變能力;2.在工業經濟時代,日本金融體制在支持特定產業,完成趕超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沒有適應90年代中期以來信息經濟的到來。金融的結構,與生產力的結構是不匹配的,還是當年支持工業發展的金融結構,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3.關系型的企業體制的弊端,在經濟增速趨於穩定,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開始逐漸顯現。全球化要求必須要法制化、國際化的標准,但是靠關系型的企業體制在日本國內還可以,到了全球化的背景,跟歐美企業相比也顯示出弊端。從供給層面,少子老齡化加劇,全要素生產率下降是主要的問題。表現在「老齡少子化」,導致經濟活力有明顯下降,全要素生產率始終是在下降。

以上,分析了日本衰落的深層次原因,從宏觀政策、供給層面、金融層面,多個層面都進行了分析。盡管日本已「失去20年」了,但是我們對日本還是要全面分析,實際也沒有大家想的這麼糟。

主要體現在:日本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國民的富裕程度,仍然是在全球名列前茅的。比如:日本長期是穩居世界前三,雖然被中國超了,但是人家還是第三; 第二個方面,人均GDP與歐美國家還是保持很接近的水平。2014年還是中國的4.7倍; 第三個方面,日本海外凈資產是在全球第一的;第四個方面,日本外匯儲備始終還是列全球第二位,雖然比中國低,但是比歐美發達國家還是要高。還有就是日本的經濟增速雖然比較低,但是它的質量很高。增速不是很高,但是人均質量還是很高的。整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一直是處於高端的位置,國家保持着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這一點必須納入到關注;第五個方面,對於資源環境的依賴程度比較低。整個能耗、森林覆蓋率68.5,都是郁郁蔥蔥的,而不像我們很多的區域。

從發展的質量來看,前沿科研成果在全球也是排在前面的。企業創新能力,2015年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日本有40家上榜,美國只有35家,中國是「0」家、我們一家都沒有。所以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了,因為在很多方面日本仍然是很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的。社會穩定方面也很高,就業情況好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失業率非常低。國民儲蓄率在發展中國家也是處於較高水平,貧富差距很小。

從城市化水平基礎設施來看,我們去到東京、大坂、京都,都是在全球大型城市里面各個國家第一,各項基礎設施水平跟全球頂級國家比,都是處於領先地位。從國家素質、醫療水平看,也是保持很高的水平,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很高,醫療條件處於世界最頂尖的水平。所以看待日本的經濟發展要全面的來,我們國家雖然在經濟發展速度、總量上超過了日本,但是在質量、社會保障、環境治理、公民素質等方面都跟日本有很大的差距。

雖然日本經歷了「失落的時代」,但是並沒有像美國1929年大蕭條的那種情景,很多指標還是很好的。所以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以鄰為鑒,啟示及借鑒:1.保持戰略定力,確保決策自主。日本由盛轉衰一定程度上是政策不自主的原因;2.構建新型宏觀政策框架,着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來引領經濟持續的轉型升級,將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創新機構。包括:要調整政府、市場的關系,推進金融改革,鼓勵創業創新。從政府、金融供給、實體三方面都要推進供給側有效的改革,構建一個以「中西結合」,「改革開放創新+財政貨幣政策」的標本兼治型的宏觀政策,而不是把眼光只盯在財政方面怎麼透支,貨幣怎麼寬松。

同時,中國必須主動融入全球作為國家發展戰略,要將「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構建一個中國主導的「4.0版」的全球,由過去關注「歐、美、日」,轉向引領「亞、非、拉」國家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通過「國際創造需求,國內創新供給」,破解全球失衡,助力新一輪發展。有這些措施的話,我相信籠罩在明珠塔上面的迷霧很快也會破掉。中國經濟的前景,也會逐漸的看清,中國的光明前景,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謝謝各位!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