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經濟死結根本不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撰文指出,當前中國的經濟問題並非是甚麼「流動性陷阱」問題,而是「房地產化」經濟如何真正調整的問題,否則中國經濟根本就無法走出當前困境。所以,對於當前中國的經濟現象根本就毋須用「流動性陷阱」理論來解釋,也沒有出現所謂的「流動性陷阱」。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一個概念,即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於無限大,即使貨幣當局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


但實際上,凱恩斯指出這個概念以來,從未證實過「流動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動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確地說明是如何形成的。

貨幣供給再增 投資也難再增

有人提出中國將面對「流動性陷阱」的困境。因為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2016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7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多9,618億元。6月份廣義貨幣(M2),按年增長11.8%,狹義貨幣(M1)按年增長24.6%,兩者的剪刀差在進一步擴大。人行官員盛松成表示,盡管M2增速不是很高,實際上增速增量已經不小,目前M2已經接近150萬億元,為在全世界都是較高水平。

還有,從2015年10月以來,人行觀察到剪刀差愈來愈擴大。而這種M2和M1增長的剪刀差,一是在於准備金存款相應減少、地方債券大量發行,及外匯占款持續下降,從而導致M2增速下降;二是企業活期存款大量增加,而讓M1快速增長。即企業有大量的現金或活期存款持有在手上,他們根本就沒有意願增加投資。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即在當前情況下,貨幣供給再增加,也會被貨幣需求所吸收,投資也很難再增加。

這是中國人行官員的解釋。但用「流動性陷阱」理論對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出現的這些現象進行解釋,其解釋力是不強的。因為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仍然很低,且人行仍在管制利率,直接管制商業銀行對風險的定價。也就是說,中國的基准利率並不是歐美市場經濟較發達國家所采取的貨幣市場拆借利率。到現在為止,在歐美國家「流動性陷阱」理論也還沒有用經驗事實證明過,那麼對中國來說,要用這種「流動性陷阱」理論來說明甚麼更是意義不大。

M2和M1的貨幣剪刀差增速不斷地擴大,這在於兩者增速不同。即現金和活期存款快速增長,而定期存款增長則快速放緩。

定期存款增長會快速放緩,這既有人民幣匯率由早期的升值周期轉變為貶值周期,讓國外市場流入的資金減少,外匯占款出現持續快速下降;同時,定期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活期存款利率與定期存款利率差收窄,從而使得不少最近到期的定期存款紛紛轉為活期存款或進入房地產市場。這些都會使定期存款或M2增長放緩,而這種趨勢還會持續。

刺激樓市政策 資金流入開發商

而M1快速增長,主要在於從去年股市暴跌以來,國內外投資市場的風險愈來愈高,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只好紛紛退出中長期投資市場,持有高流動性活期存款進行短期操作。同時,由於存款利率愈來愈低,存款投資收益的降低,也會讓居民定期存款紛紛轉向不同的理財產品。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采取過度激勵刺激政策,讓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及住房首付比例都降低到歷史最低水平,並鼓勵持有更多住房的居民可利用這種優惠進入房地產市場,這就使得內地居民把進入股市的資金及定期存款紛紛搬進入房地產市場,並流入房地產開發商手上,讓房地產開發商持有大量的活期存款。

當前的經濟形勢及房地產市場形勢,除了一線城市及少數二線城市之外,房地產開發商對這些市場未來發展並不是那樣樂觀。肯定不願加大對這些市場投入,寧可持有活期存款觀望。

至於其他行業,由於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並沒有真正減緩,企業進入多數行業都是無利可圖,從而使得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意願增加投資,他們寧可持有活期存款進行理財也比增加投資好。這樣自然會讓有大量的活期存款持有在企業手上並快速增長。

比如,就目前內地民營企業投資快速下降的情況來看,已說明由於去產能及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進行投資能夠獲利的行業愈來愈少,再加上房地產泡沫嚴重增加企業營運成本,影響企業從事實業的動機,從而使得內地許多企業更沒有願意增加新投資,寧持有現金。

金融空轉期 政策資金難入實體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貨幣政策能夠起到的作用愈來愈小。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無論如何寬松,利率如何下降,市場的流動性如何增加,但這些政策都無法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中國早就進入「金融空轉」期。

還有,當前有「房地產化」經濟這個障礙,中國實體經濟所面臨的困難則會愈來愈多。內地不少企業除了再從事房地產,根本就沒有興趣從事實體,也不願意增加投資。中國不少民營企業及個人寧可持有活期存款,也不願意增加投資。

當前中國的經濟問題並非是甚麼「流動性陷阱」問題,而是「房地產化」經濟如何真正調整的問題,否則中國經濟根本就無法走出當前困境。所以,對於當前中國的經濟現象根本就毋須用「流動性陷阱」理論來解釋,也沒有出現所謂的「流動性陷阱」。(文章來源:hket)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