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托管被念緊箍咒 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或減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4 14:10
和訊銀行消息 8月3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做客《和訊座談會》欄目,深度分析銀監會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業內的影響。
目前輿論焦點主要集中在理財業務資質分類管理、禁止發行分級理財產品、非標投資不得對接資管計劃等方面。事實上,有個更重要的影響被忽略——商業銀行不能托管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且必須在業務開辦前30日向銀監會報告。
在郭田勇看來,監管部門出台制度方向很正確,在制度設計上一開始就搞明確,金融資產的發行方和托管方不應當是同一家機構,隨着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避免了利益輸送、內幕交易的出現。
隨着居民理財意識的增強,國內理財產品市場一直保持高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銀行理財余額突破20萬億元,較前一年增幅高達56.46%。「從利益角度來講,銀行不願意把托管費收入讓給其他行。在銀監會沒有提出嚴格要求之前,銀行理財產品普遍放在本行托管,如果放在其他銀行托管,貢獻了很大一筆中間業務收入。」他分析到。
他進一步指出,銀行理財產品有兩種托管渠道,一是跨行托管,二是,中債登未來也可以進行銀行理財托管。「目前中債登銀行理財產品托管系統渠道建立已比較完備,各項業務准備就緒。」
據了解,作為全國債券市場最主要的中央托管機構,中債登的登記托管系統支持了全國95%以上的債券資產的登記和托管業務,可以支持不同資產的登記托管,具有豐富的登記托管經驗。由中債登來設計,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有望實現托管行、第三方托管雙重托管機制。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