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全球化已走過巔峰 新科技加速全球化回頭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1 13:30


專欄作家沃森(Patrick Watson)撰文指出,經過一個世紀左右的演進,全球化已經走完了一個周期,相信日後歷史學家會把2008年標志為全球化頂峰的一年。無論我們想或不想,全球化都會開始倒退,但正如當初冒起時一樣,全球化倒退的過程也將會有起有落,而且也會有新技術「推波助瀾」。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要知道全球化已經到達什麼程度,到美國周末的農民集市走走就行了,里面大都是標榜本地生產的蔬菜和水果。換言之,現在可以吃本地生產的食物變成很難得的事。一般商店充斥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品雜貨,反映我們的身體和腦袋都已經被全球化。


經過一個世紀左右的演進,全球化已經走完了一個周期,相信日後歷史學家會把2008年標志為全球化頂峰的一年。無論我們想或不想,全球化都會開始倒退,但正如當初冒起時一樣,全球化倒退的過程也將會有起有落,而且也會有新技術「推波助瀾」。

60年代革命性轉變

全球化在上世紀的60年代隨着新技術的降臨進入了新階段。在貨櫃面世前,所有貨物都是靠人手搬運,既費時間又費人力,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提供了大量職位。直到航運巨頭麥克萊恩(Malcolm McLean)在1956年推出全球第一艘貨櫃船,正式把主要用於軍事運輸的貨櫃廣泛應用在民間貨運,令航運業出現了革命性的轉變。到60年代末期,世界所有大港口都可以見到貨櫃船和上落貨用的起重機。

另一個推進全球化的重要技術是飛機。首架商用飛機在1949年起飛,但要到1956年,也就是首架貨櫃船面世的同一年,可作長途飛行的波音707才出現,在此之前,飛機無法不停站地從美國飛往日本,或從歐洲飛到美國西岸。

長途飛行除了令生意來往更加方便之外,也帶旺了旅游業,但更重要的是, 現在人們知道可以輕易到達地球的另一邊,促使他們發現更多新機遇,追求更大的夢想,這些夢想最終演化成無法估量的跨境貿易關系,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全球化。

除了飛機,衛星通訊技術也讓人們能夠與地球另一端聯系起來。美國在1964年發射第一枚地球同步衛星「Syncom 3」,可傳送訊號到世界各地做電視直播。從前,「全世界都在看(The world is watching)」是個比喻,現在成了現實,令人覺得既然可以同步看到其他地方發生的事,與其他地方的人在生活、工作、游樂和貿易上有更緊密的交集,也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這一切都是需要錢的,於是出現了一種可把資金帶到全世界的金融技術:互惠基金。在50年代,互惠基金只是個細小的市場,但到1970年,全美國已經有將近400個互惠基金,資產總值達到480億美元;當國會在1978年把401(k) 退休保障條文加入《國內收入法》後,互惠基金增長得更快。這個年代投入互惠基金的資金大都流入了跨國公司之手,用作發展針對國際市場的新產品。

上述4種在同年代出現的新技術大大推動了全球化,但這並不是說全球化就只靠它們,另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例如貿易協議、央行行動、稅務和監管政策等等。50年後的今天,我們有什麼可推動全球變化的革命性新技術?筆者在這里也提出4種供大家參考。

新科技促進本地化

首先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等非化石能源資源近年成了政治角力的核心。不過,在經濟上來說,它們真的是取代化石燃料的較佳選擇嗎?

「較佳」是相對性的。美國在燃料運輸基建方面投入了龐大資金,例如油管網絡、鐵路、港口設施、儲存庫、油站等等,這也突顯了化石燃料的一大缺點──必須從產地輸送到終端用戶手上,這個過程其實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反觀再生能源就不同了,以太陽能為例,用戶在家中安裝太陽能電力系統,就可以解決所有家居用電需求,也可以為電動車充電,不用依靠遠端能源供應。

美國愈來愈多人改用太陽能供電,筆者相信,即使沒有政府補貼,再生能源也可發展得很好,而且,政府補貼事實上對再生能源發展起了反作用,因此應該盡早廢除。長遠來說,能源將不再是國際關注,而是純本土問題,意味能源有一天可從全球化中剔除。

接下來要談的是3D打印技術,也稱積層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制造業全球化缺點不少,除了導致美國職位流失,接收這些職位的新興國家也面對不少問題,雖然數以百萬計的人得以走出赤貧,但本土文化產生了變化,而且缺乏監管的高速增長令環境大受損害。更重要的是,和化石燃料一樣,制成品需要經過連串耗費資源和時間的物流才能送到終端用戶手里。3D打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3D打印其中一大好處是靈活性很高,同一個設備只需要更新軟件和工具,就可以制造完全不同的東西,不需要龐大的生產線和機器,本地制造商可以利用這種技術生產足夠本地需要的產品。當然本地制造不可能完全取代全球供應鏈,但可以減少物流開支,而且讓本地居民能夠以相同或更低的價錢買到質素更高的產品,也會令環境更加潔凈。

現代通訊技術如此發達,但專業人士仍選擇親自飛到世界各地開會,原因是目前的技術仍然不夠先進,視像會議與親身討論感覺完全不一樣,畢竟面對面時可以從對方的面部表情、語氣聲調、眼神變化等讀取到不少訊息。

不過,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等技術,日後將可令視像會議有着親臨現場的實感,讓專業人士省卻舟車勞頓飛來飛去的麻煩,省下來的時間精力或者可以讓他們的生產力翻倍,商務旅客減少也可令機場縮減設施,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

倒退浪潮才剛開始

最後是農業。農業是最受全球化影響的工業之一,因為耕種有着氣候和土壤的限制,每個地方都有其獨有或特別盛產的農作物,而全球化令每個國家都可以享用到不同地方的食物。但隨着科技日新月異,將來人們或可以在本地栽種其他地方才有的農作物,例如最新的LED照明技術可以調教照明系統促進植物生長,發展下去,也許日後在阿拉斯加種香蕉也不是夢。

當然,谷物、肉類等消耗量極大的食物還是集中生產比較好,但各個城市也許能夠自己生產和處理大部分農作物,蔬果不用經過數天甚至數周才運到,做到真正新鮮,也不用擔心農藥和防腐劑的問題,這不但可以令人更加健康,也可以刺激本地經濟。

隨着這4種技術愈來愈成熟,把東西運來運去的做法看來會愈來愈不合邏輯,全球經濟將從融合倒回至本土生產及投資,這也許有助各國在經濟上能夠更加公平地競爭。

關於美國制造業職位流失的辯論捉錯了重點,制造業生產和職位其實已經回到了美國,只是後者比之前少了很多,因為很多職位都被機械取代。然而這也正是職位回流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企業不用再為減少勞工成本而把職位外移。

科技令全球化出現根本變化,最終將令它消失,但這將是很久之後的事,我們現在只是處於全球化瓦解這個巨大浪潮的開端。(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