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高度警惕銀行地產拉動股市的邏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6 12:00
和訊特約
市場有多少錢固然重要,但這些錢以什麼形式存在更加關鍵。中國市場M2(衡量貨幣供應量)余額目前已達到149萬億,但其增速已從年初的14%下滑到了目前的10%。
M1(流通中的現金和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是M2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增速大部分時間里都遠低於M2增速,但從去年末開始,M1增速一舉超越M2,且持續走高,目前月增速已達到25%,歷史罕見。
M1作為衡量市場投資意願的先行指標,對判斷經濟層面的復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市場萬萬沒有想到的是,M1增速的飆升(主要是企業活期存款增速擴大),並沒有給市場帶來投資效應,民間投資增速跌入低谷,從2015年初的15%已經跌到了目前的2%。
按照彭博社的數據,剔除銀行和券商,中國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量高達1.2萬億美元,二季度「現金」持有量增速超過18%,總額創歷史最高紀錄,比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的囤積現金的速度還要快。
要知道中國經濟的增速依然在6%以上,而日本經濟增速是零,歐洲和美國近兩個季度的增速都低於2%。中國依然處在比較高的增長階段,卻很難吸引企業擴大投資,導致企業囤積現金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
通常來說,企業囤積現金無非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擔心經濟前景,對投資回報沒有太大的信心,持有現金屬無奈之舉;另一方面則是發現了某種商業機會,持有現金是准備抄底或突擊性投資。鑒於目前的經濟增速預期並不高,企業不約而同的,且規模性持有現金的情況,確實應該是無奈之舉,而非發現了前瞻性機會、集體「籌資抄底」。
企業持有現金跟老百姓(603883,股吧)持有現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對於企業主來說,是不會讓錢一直「閒着」的。尤其是半年來房價再次出現飆漲之後,對相關市場和一些投資者的刺激,是無形和有效的,房地產相關資產再次成為投資市場難以避開的熱點。
在諸多產業遇冷,唯房地產獨熱的情況下,發生「寶能」在二級市場搶購「萬科」股票事件,實際上一點都不奇怪。當然,類似「寶能」這樣,手握巨額現金的企業,有很多種選擇,像巴菲特一樣,利用「低廉」的保險資金,可以收購諸多傳統制造業企業,也可以買入消費零售類企業,但在中國,買「萬科」似乎是眼前最好的選擇。
今年1-7月份,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面積1616.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17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12%和62.55%。就是在「多事之秋」的6月,萬科仍實現了424億的銷售業績。房地產市場資金流入到底有多大,另外一個數字是,鏈家(房產中介)上半年累計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經紀人占總經紀人數的37%,其中有302名經紀人的收入超過了30萬元(月均超過5萬),收入最高的一位傭金提成則有111.5萬。
流入到房地產企業,以及房產中介等手中的錢,到底是哪里來的呢?當然是銀行信貸。今年上半年,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房屋按揭)新增2.9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接近2015年全年3.05萬億元水平,占同期新增貸款總額的35%。剛剛過去的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占新增貸款的98%,其他貸款基本停滯。
■
金融和地產是分不開的,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金融風暴,而在次貸危機沒有爆發之前,「次貸」一度給各大金融機構帶來了非常誘人的業績。
當房地產市場成為唯一吸引資金的市場,不僅是投資者開始買房地產行業的股票,作為銀行層面的「優質資產」,涉房貸款自然也就迅速擴容。按揭貸款目前的壞賬率低於銀行壞賬的平均水平,屬銀行優質資產,因此「房貸」猛增,意味着銀行資產水平提高,盈利預期更強。
對於諸多購房者來說,首先是給「房企」打工(把所有的積蓄都用來買房子了),其次是給銀行打工(每月向銀行還貸),但歸根結底,整個房地產市場是給金融機構打工的(債務經濟)。因此,投資者買入銀行實際上並不是對目前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的看好,而是確信一點,只要房地產市場還可以,銀行就壞不到哪里去。
由於銀行和地產股的帶動,股市流入資金增多,交易量開始放大,券商當然也受益匪淺,因此帶動整個金融板塊,「金融地產」就成了新的炒作概念和行情的發動機,大盤4000點、5000點論迅速出現。尤其是當諸多企業家看到,恆大因買入萬科已浮盈39億、寶能已浮盈252億時,誰不心動?
■
由於其他諸多的行業和產業面臨調整和經營困難,企業缺乏投資項目和信心,一旦握在手上的現金發現了「機會」,開始進入到股票市場,對資本市場的依賴也將更大。如果簡單的用繼續向金融系統注資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給企業貸款,其結果就是更多的信貸資金推漲M1增速,剪刀差進一步擴大,隨後企業跟風投資,進入到股市,熱炒「金融地產」。
企業主進入股市的腳步有章可循,市值千萬以上投資者連增三月,而「小散」數量則在減少。按中國結算的數據,7月末持倉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數量減少超過12萬;而持倉市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數量卻連續第三個月增加,7月末,持股市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數量為7.73萬人,較6月末增加了922人。
■
從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市場確實面臨「流動性陷阱」的風險,更多信貸只能增加企業的閒置資金,卻無法有效刺激投資和消費。降准降息的預期作用也不夠明顯,況且在中美息差進一步縮小之際,降息需要考慮人民幣匯率貶值風險,接近「降無可降」的程度。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股市可能又將要經歷一場難以想象的資產泡沫盛宴。唯一不同的是,上次是「槓杆牛」,這次是M1、M2形成的「剪刀牛」,握有超過數萬億元現金的企業主,不炒股怎麼辦?
房地產行業依然獨樹一幟,對於諸多企業主來說,是不會選擇觀望的,如何分享這扭曲的盛宴,只有拿着錢趕緊去買金融和地產股!在金融地產的帶動下,大盤看上去要繁榮起來了,但這次的問題比上次可能要嚴重得多,上次是一幫散戶加槓杆,這次是企業主們賭身家。如果數以萬計的企業主,沒有能力在盛宴結束前抽身,市場一旦陷入調整,企業主被套,中國經濟可能會更加艱難。
財經專欄作者,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 肖磊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立場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