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私募監管趨嚴 保本保收益產品模式終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3 08:00


和訊基金消息 隨着備案3號文件出台,監管機構規定結構化資管計劃中的所有投資者必須嚴格遵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原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私募產品中「保本保收益」一類模式將終結,原來借銀行「優先資金」沖規模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備案3號文」中指出,「所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風險與收益相匹配,是指在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產生投資收益或出現投資虧損時,所有投資者均應當享受收益或承擔虧損,但優先級投資者與劣後級投資者可以在合同中合理約定享受收益和承擔虧損的比例,且該比例同時適用於享受收益和承擔虧損兩種情況。」


目前滿足投顧要求的私募新發的結構化產品幾乎「絕跡」,但有部分會轉而去做有「安全墊」的產品。所謂有「安全墊」,即在產品成立之時,讓投顧自己先出一部分資金作為劣後級,一旦產品發生虧損,先虧劣後的錢,如產生收益,則按比例分配。

比如,成立一只1億元的結構化產品,通常渠道會要求私募拿出20%即2000萬元的資金作為「安全墊」,但產品的清盤線往往會高於安全墊的上限,例如設在0.85元。所以,與此前比較通行的結構化產品相比,這類有「安全墊」的產品區別在於不能保障收益,但可以對優先級資金實現「類保本」,安全性仍然較高。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目前仍然存續的風險緩沖型產品有180余只,其中自2015年7月以來,風險緩沖型產品共計有68只,占目前仍然存續的此類產品的1/3。

正如備案3號文件中提到的「不得通過合同約定將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異化為『類借貸』產品」,日漸趨嚴的監管正推動資產管理行業回歸資產管理的本質,脫離風險收益不相匹配的「偽資管」屬性。

像以前那樣通過銀行資金大規模擴充體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的發展道路可分為三類:一類是私募往平台化、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合並或者招募等方式擁有數量足夠、質量優秀的基金經理,借以獲得銀行資金的青睞;一類是業績足夠優秀,同時滿足代銷條件,獲得來自渠道的客戶推薦,但體量上已經無法和第一類相提並論;第三類則是整合自身資源,讓老客戶保持較高的忠誠度甚至帶入新的資源。

中證報報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期下發到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備案管理規范1-3號」文件,正在被私募基金管理人廣泛地討論、學習。雖然此次下發的僅僅是征求意見稿,但其傳達出的「強監管、去槓杆」的趨勢被私募認為未來「只會更強、不會更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