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上漲必然引發資金炒作 去產能關鍵在國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5 14:40
和訊網消息近日,東莞證券研究所行業部負責人李隆海作客和訊網《中國分析師》欄目時表示,短期看煤炭行業市場方式去產能仍有一定局限性,因為行業主體多是國企,而國企看重就業、GDP,而不是盈利。因此就算市場差,企業出現虧損,但是一些市場主體並沒有退出市場的意願。
近期,有觀點認為,政策去產能收緊供給,但也會引來資金炒作,隱形庫存上升,加劇過剩。對此,李隆海表示,這是必然現象,因為市場資金是逐利的,供給減少帶來價格上漲的預期,社會資金去炒作也是正常現象。但以此認定隱形庫存上升,加劇過剩,個人不這樣認為。雖然有社會資金炒作囤積了部分煤炭,但是煤炭市場容量非常大,並不會加劇過剩。
實際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煤炭庫存在下降,重點電廠煤炭庫存從年初的7243萬噸下降到7月10日的5314萬噸;社會煤炭庫存從去年底3.4億噸下降到3月份的2.75億噸。在產能過剩嚴重,需求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收緊供給才是短期最有效的措施。
李隆海進一步對和訊網表示,從中長期來講,市場方式去產能更加主動。因為市場資金是逐利的,當一個行業產能過剩、景氣度差,市場資金將逃離這個行業。在近幾年,隨着煤炭行業景氣度低迷,很多中小煤礦主動關停,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機制的有效性。
但是為什麼煤炭行業景氣度越來越差,但是產能並沒有減少,過剩越來越嚴重?李隆海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前期大量在建工程逐漸投產,帶來產能釋放;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煤炭行業市場主體主要是國企,國企最看重的就業、GDP,而不是盈利。因此,就算市場差,企業虧損,但是市場主體並沒有退出市場的意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曾表示,去產能主要在非國有企業進行,原因是非國有企業去產能阻力小,好下手。而事實上,去產能的重點應放在國有企業,因為國有企業的軟預算約束更容易形成持續的大范圍的產能過剩,非國有企業產能過剩並不嚴重。
因此,在李隆海看來,雖然市場方式是中長期去產能的解決之道,但是短期來講,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對於市場層面應該如何淘汰過剩產能,李隆海建議,首先應正確引導資金,對一些成本高、無任何優勢的僵屍企業,避免使用行政手段進一步輸血;另外,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妥善安置好下崗職工,對下崗職工進行進一步職業技能培訓等,以解決部分企業後顧之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