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魯邁拉首船原油發運中國 中石油投資初顯成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6-02 10:56


中石油近日宣布,超級油輪“九華山號”已滿載著200萬桶的原油,離開伊拉克巴士拉港口,其目的地為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石油集團內部了解到,這批原油產品的出口,可算作是伊拉克方面支付給中石油在魯邁拉油田的前期投入加報酬。如果保守地按照100美元/桶計算,整船原油的總價值約為2億美元。

用石油換投入及報酬

2009年7月,中石油-BP聯合體在伊拉克30年來首次公開油氣田招標中一舉奪標,獲得了全球第六大油田——魯邁拉油田的服務合同。作為全球著名的石油地帶,南北魯邁拉油田的探明儲量為30億噸之巨。


但前述聯合體中標的代價是,其接受了“每增產1桶油有2美元”的服務報酬。據本報記者了解,即便是在中國,一桶原油的服務回報也約為30元左右,因而“2美元/桶”這一計價,讓其他海外石油公司大感意外,并放棄了最后的競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專家表示,在伊拉克開采石油,與在其他地區顯然不同,“伊拉克是豐富的產油國,但同時也在對外合作方面相對更謹慎。其內部政權之間斗爭激烈,假設在某個項目中政府給出較高的服務合同價,出讓太多利益,對其鞏固政權、未來與其他海外油企合作等問題上,都將面臨困難。所以,石油公司也不應把2美元/桶的服務價碼看得過重,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本報記者也從中石油內部了解到,此次是伊拉克自2009年以來首次將其合作油田產品對外出口。盡管這船原油數量僅是伊拉克一天的產油量或出口量,但意義重大。

中石油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中石油并沒有與伊拉克方面修改有關服務合同,“我們的服務價碼依然是每增產一桶油回報2美元。”此外,公司在今年4月12日與伊拉克方面簽署了《原油出口協議》,從而促成了這筆200萬桶原油出口項目的最終達成。

中石油達到許諾的增產要求?

中石油-BP聯合體與伊拉克方面的協議中承諾,6年內要把魯邁拉油田的日產量,從目前的110萬桶提高到280萬桶。今年1月,作業機構(包括伊拉克南方石油、中石油、BP等)已將當地的油田產量從106萬桶/日提升到了117萬桶/日。

一位了解出口情況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從伊拉克順利出口原油,可從以下兩方面來解讀:首先,中石油顯然已經達到了當初許諾的增產要求。因為只有增產,才可能讓石油出口,并盡快收回投資、拿到2美元/桶的服務回報。

其次,伊拉克方面已開始使用以“石油”支付前期回報及服務報酬的做法,來替代現金支付。

中石油前述內部人士表示,中石油在伊拉克進行油田開發及服務,是需要大量投入的。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魯邁拉油田工作的人員總計1萬人,現場的鉆探設備就有20多套,新鉆井有40口以上,生產管線近130公里。可見投資規模還是很大的。而這些投入及2美元/桶增產回報,就是使用伊拉克的產出石油來抵的。

中石油集團一位前高管向本報記者說,上述合作協議,雖然與常用的“石油分成合同”有類似之處,但在海外石油勘探開發的合作上,比較少見。

該高管指出,政府與外資油公司一般會制訂“石油分成合同”,通常有兩個步驟:比如一個年產1000萬桶的石油項目正式產油,那么,在收回勘探成本之前,外資油公司會得到80%的產量,用以抵消前期操作費、石油投資費、稅收等,而政府拿20%的產量。當成本回收到位之后,政府將獲得50%以上的產量,剩余的給合作方。

“而伊拉克的服務合同協議,與‘石油分成合同’存在明顯差異:前者必須建立在魯邁拉油田增產的基礎上,才可能收回投資、獲得2美元/桶的報酬。而后者則沒有類似的風險。”該中石油集團前高管坦陳,由于魯邁拉油田非常大,中石油方面有信心使其大幅增產。“再加上伊拉克石油的地質條件非常好,井打下去,很容易就出油,因而提高產量對中石油來說,并不存在太大困難。”

由于中石油已將這船200萬桶的原油運回中國,因而今后中石油在伊拉克的哈法亞油田、艾哈代布油田等服務合同項目,也有可能采取類似的方式從伊拉克方面拿到回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