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護航塑企(投資物語)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持倉結構看,2010年參與LLDPE期貨的法人日均持倉占比達38.05%,參與PVC期貨的法人日均持倉占比達46.33%,說明產業企業對期貨市場的利用程度顯著提高
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以及下游銷售的激烈競爭正考驗著石化企業的神經,對生產做出決策已經成為一件復雜的事情。6月1日,記者從2011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了解到,眾多石化企業正面臨高成本擠壓,如何應對成本波動已經成為企業的必修課。而能利用期貨市場調整生產規模、鎖定利潤的企業顯然更具有優勢。
成本驟升企業恐停產
“成本平均上升幅度在20%左右,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漲。”廣東雄塑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伍淑芳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不僅是塑料行業,事實上PVC行業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浙江明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新偉指出:“以電石法生產的PVC企業原料成本來自于電石,以及更為上游的煤炭、電力成本。從原材料來看,上游原材料價格正一路上揚。因此生產企業的利潤正不斷受到侵蝕。”
英國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氯堿、聚氯乙烯咨詢顧問徐芃也指出,2010年末的限電、限產,使電石供應緊張,價格大幅增長到400元/噸的水平,給電石法PVC帶來了巨大的生產以及成本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本壓力下,已有不少企業進入虧損停產的狀態。徐芃表示,在2010年,中國的聚氯乙烯產能平均開工率僅為51%,勞動力成本的顯著增加以及緊縮貨幣政策,將給企業特別是對于一些向外采購原料成本發電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期貨產品保企業航行
原材料上漲對于企業來說只是風險的一個方面,而原材料價格波動使情況更為復雜。
新加坡納維達斯資源公司主席Tom James指出:“現在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性更大了,而且更受其他金融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未來這種波動性還將持續下去。”
他指出,對于石化塑料行業來說,單純分析石油、石化行業基本面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企業還要關注外匯如美元指數、股市等其他金融市場的變化。股市和其他的外匯市場的波動對油價產生巨大影響,所有這些金融市場,只要和石油相關,價格波動性會快速傳導到石油、石化價格。
在他看來,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是個明智的決定。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慶人已經從期貨市場嘗到了甜頭,他感慨:“當年我們的伙伴和同行企業95%已經都垮了,只有我贏了。塑料加工行業,贏是很難的,我主要贏在原料價格的差價,也就是贏得期貨與現貨差價。”但他強調,無論是上游企業還是下游企業,在期貨市場上都要嚴守企業套保的底線。
可喜的是,據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透露,石化企業參與利用期貨市場的范圍正不斷擴大。從持倉結構看,2010年參與LLDPE期貨的法人日均持倉占比達38.05%,參與PVC期貨的法人日均持倉占比達46.33%,說明產業企業對期貨市場的利用程度顯著提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