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芬\瑞\日三國"養老產業"經驗可以師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的數據,2007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04億;到本世紀40年代,將達到峰值3.2億。屆時,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面對“銀發浪潮”的沖擊,“未富先老”的中國顯然準備不夠———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式微而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匱乏。如何應對迫在眉睫的老齡化挑戰,如何抓緊時機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服務模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命題。

最近,本報駐芬蘭、瑞典和日本的記者采寫了一組有關這三個國家建立多種養老模式、培育養老產業的報道,其中一些思路和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和吸收。

芬蘭

為居家養老提供周到服務


□記者 趙長春 赫爾辛基報道

芬蘭是世界上的長壽國家之一,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到74歲和80歲。近年來,芬蘭人口老齡化形況越來越嚴重,預計到2030年,芬蘭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12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3%以上。

根據90%以上的老人喜歡在自己家中安度晚年的特點,芬蘭有關部門探索并逐漸確立了一種適合老人居家養老的模式,將重點放在為老人提供周到的家政服務和保健服務等各種輔助性服務上。

形式多樣的家政服務

許多芬蘭老人認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只要自己能照顧自己,就希望在溫馨而又熟悉的環境里生活。為了保障老人在家中居住和生活的安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社會服務局將該市劃分為4個區,每個區均有一個社會福利中心,每個中心內又按小區劃分為幾個社會服務部。該部門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為老人提供家庭服務。年滿75歲以上住在家中的老人,只要是年邁體弱或有病需要照顧,都可以向所在地區的社會福利中心提出申請,并獲得這種家庭服務。

為老人提供家庭服務的目的,一是為了確保老人的個人衛生。家政服務人員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早晚洗漱、淋浴、剪指甲、換尿不濕,必要時為老人穿衣脫衣和洗衣服。二是保證老人的營養攝取。家政服務人員為老人準備早餐、熱飯。如需要,附近的老人服務中心每天可將飯菜送到老人家中和幫助老人進行食品采購。三是為保證老人有一個干凈、健康的家庭生活環境,清潔工每月到老人家中打掃一至兩次室內清潔衛生。此外,家政服務的內容還包括幫助老人辦理銀行、郵局的相關事宜,圖書館提供圖書上門服務等。赫爾辛基市福利部門還專門為老人提供小型公交車服務,老人憑卡乘車,費用和普通公交車相同。

安全周到的保健服務

如果老人確實行動困難,不能自己到附近的衛生保健站就醫,醫護人員則提供上門醫療保健服務。為了保證老人在家居住既安全又舒適,赫爾辛基社會福利部門還對老人的住房進行基本維修:根據老人的生活特點,取消門坎,加寬門框,拆掉衛生間內的浴盆,改成適合老人的淋浴,馬桶旁安裝扶手。同時,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添置輪椅、助步車等輔助用具。老人根據自己的收入只需支付一定的費用。

此外,赫爾辛基社會福利部門還不斷采用現代通訊技術手段保障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居住在赫爾辛基的老人手腕上通常都戴著一只特殊的安全表,這是專為在家獨居的老人設計的安全報警裝置,同時在老人起居室內安裝一套類似電話座機的安全報警裝置。如果老人感到不適或不慎摔倒,只需按一下安全表上的紅色按鈕,安全報警裝置就會將報警信號傳遞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就會立即派救護車趕到現場進行救護。

為了幫助居家養老的老人調劑生活,赫爾辛基社會福利部門正在普及老人日托。老人日托一般都設在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以及老人公寓里,對象是居家養老的65歲以上的老人。每周一至周五,老人日托機構負責用殘疾人出租車接送這些日托老人,并為他們提供早餐、午餐和日間咖啡。老人們可以在一起做手工、健身、玩游戲、聊天和外出散步,以促進他們的活動能力,使他們保持身心健康。老人日托每天僅收費15歐元(包括用餐和出租車接送費用)。

深受歡迎的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

孤獨,是芬蘭老人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兒女不在身邊,同齡的親朋好友相繼去世,使他們備感苦悶和寂寞,身體狀況也變得越來越差。為此,芬蘭社會福利部門在發展老人家庭服務的同時還在全國建立起數百個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使他們保持身心健康。

位于首都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坎比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四層乳白色多功能建筑。每天早8點到晚上9點出入這里的老人絡繹不絕。凡住在赫爾辛基市的老人都可以來這里參加各種免費的娛樂活動。這里平均每天接待老人達1200到1500人,是赫爾辛基市最大的老人娛樂中心。

坎比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的餐廳專門為老人提供物美價廉的早餐和午餐,僅收成本費。

來到這里的老人除了就餐休息外,還可以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該中心專門配備各種輔導人員,盡管老人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在這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想消遣,可以在棋類活動小組打牌和下棋,或者去俱樂部打臺球。想鍛煉,可以去健身房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適度的健身運動。更多的老年婦女喜歡在多功能大廳里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一起做健美操。這個多功能大廳每周還為老人舉辦兩次舞會,通常會有三四百名老人隨著柔緩的樂曲翩翩起舞。在手工藝室,老人們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在瓷器上繪制各種圖案。對針線活感興趣的婦女可以在縫紉編織班學習服裝剪裁。

希望學習知識的老人們可以參加該中心舉辦的各種專題講座,如外語學習班、繪畫學習班、攝影愛好小組的活動。該中心的圖書館向老人提供各種報刊、書籍和光盤,并為老人提供送書上門服務。老人們還可以報名上老人大學,目前最受歡迎的專業是計算機應用。

據坎比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負責人麗塔·凱烏皮拉介紹,老人服務和娛樂中心是協助老人在家養老的最好補充形式。大部分老人對中心的服務感到滿意。他們到這里來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很多人把坎比老人中心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

瑞典

地方政府主打“銀發經濟”牌

□記者 吳平 斯德哥爾摩報道

由于生活安逸和醫療條件完善,瑞典人都比較長壽,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到79歲和83歲,名列世界前茅。瑞典也因此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預計到2030年,瑞典6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將上升到23%。目前在瑞典,對老年人的照料主要由全國290個市的地方政府負責。

三種養老形式確保老年人安度晚年

記者居住的利丁嶼市是斯德哥爾摩近郊的一個“富人島”,全島共有4.35萬名居民,但2009年一年用于照料老人和殘疾人的費用高達6 .7億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合1.05元人民幣),占全市當年財政總支出的34%,高出所占比例第二大的中小學教育經費6個百分點。

與瑞典其他地區一樣,全市目前主要實行三種養老形式:居家養老、老人公寓養老和養老院養老。

從瑞典全國所推行的養老政策來看,養老院養老是一種不得已而興辦的養老形式,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患有癡呆等嚴重疾病的老人。利丁嶼市現有4家養老院,其中1家規模較小,專門收養癡呆老人。其他3家均為普通的養老院,每家可接受約300名老人養老,條件都很不錯,一人一間房或一個小套間,從吃飯到洗澡都有人照料,而且還配備有專職護士。此外,當地醫院的醫生還定期到養老院巡診,定期給老人們做身體檢查。

老人公寓養老是上世紀70年代在瑞典興起的一種養老形式。由地方政府負責建造的老人公寓樓在瑞典又稱“服務樓”,樓內的住房都是按老年人的特點設計的,方便老年人居住。樓內還設有餐廳、小賣部、門診室等服務設施,并有專人提供24小時的服務。利丁嶼市共建有159套老人公寓房,分布在3個人口比較集中的區域里。這些公寓房大部分是兩居室的小戶型。70歲以上的老年人才有資格申請居住。據記者從利丁嶼市政府主管部門了解,老人公寓很受歡迎,目前全市有500多位老人排隊等待入住老人公寓。

瑞典各地方政府眼下都在大力推行居家養老的形式,爭取讓所有的人在退休后盡可能長時間地在自己的家里安度晚年,這主要是因為居家養老比較人性化,也很個性化,更能給人以安全感。利丁嶼市在居家養老方面也走在了全國的前面,全市約95%的老人都是居家養老。

政府為居家養老者提供便利措施

不過,老年人獨自居住在家里,肯定會有諸多的不便。為此,利丁嶼市政當局采取措施,為老人們居家頤養天年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其中最關鍵的是在全市設立了功能齊全的家政服務系統。目前,全市已成立了10家家政服務公司,為當地所有居家養老的老人們提供全天候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個人衛生、安全警報、看護、送飯、陪同散步等,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都可以提供服務。家政服務的次數和范圍根據需要而定,且要得到市政部門的認可,有的是一個月只提供一次服務,有的則一天提供多次服務。

除此之外,其他的便利措施有:幫助居家養老的老人們改建住房,以適合其居住,但這需事先提出申請,在獲得專家們評估認可后,方能從地方政府獲得一定的補貼;為居家養老的老人們安裝警報系統,使他們在家中一旦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得到幫助;為70歲以上老人提供特別免費服務,如換燈泡,安裝窗簾,去閣樓上存取東西等;為那些無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老人提供交通服務;設立老人活動中心,促使老人們走出家門與其他人進行交往。

瑞典各地方政府負責提供的上述服務雖說帶有很大福利性質,但還是要收取一定的費用。收費標準根據接受家政服務老人的實際收入確定。因此,人們在申請家政服務時,還必須提供個人的收入信息。根據規定,老人們的收入不僅包括養老金,而且還包括退休后仍兼職的工資收入以及其他資本性收入。即使是最高標準的收費也遠遠低于市場收費標準。

據估算,瑞典全國一年用于照料老人的金額已超過1000億瑞典克朗,其中由老人們自己承擔的費用僅占到4%。

近些年來,為達到通過競爭提高效率的目的,瑞典各地方政府開始把越來越多為老人們提供的服務項目承包給私營公司經營。利丁嶼市的10家家政服務公司中就有9家是私營的。由于監管得力,私營公司的服務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日本

養老產業成為經濟發展增長點

□記者 劉華 劉林 東京報道

日本是亞洲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目前,日本65歲以上老人約為300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23.1%,即每5人中即有1名老人。圍繞龐大的老年人口,日本社會逐漸形成了與之相應的醫療看護、養老居住、老年旅游等產業。日本政府已將其中部分產業定為日本經濟未來的增長點,并希望通過搶占先機,將相關產業建設為日本的優勢項目,參與未來國際競爭。

政企多方建設養老設施

日本國民平均壽命位居發達國家前列,60至70多歲的老年人普遍身體狀況較好,因此,中產階層以上的老人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養老,需要時則聘請上門看護服務。但是,也有大批中低收入階層人士居住于相對生活成本較低的養老院。

在日本,政府、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均可建設養老設施。政府主要提供基本福利范圍內的養老設施,而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則根據老年人不同群體、不同需求建設相應的商業或公益性養老設施。

根據1963年頒布的《老人福祉法》,日本政府將養老設施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長期居住型、療養型、健康恢復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國建設了約3100處健康恢復型養老設施和約3700處老年療養醫療設施,65歲以上老人在需要時,可使用社會醫療保險入住這些設施。

在政府大力建設養老設施的同時,由于中等收入階層的老年人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以及認知障礙等特殊群體的個別需求,也有不少企業建設個性化的商業養老院。

三類個性化的商業養老院

看護型養老院:主要供身體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養老院下屬團隊為入住者提供看護服務. 此類養老院通常與醫療機構有固定協作關系;

住宅型養老院:供身體狀況正常的老人居住,當老人需要看護服務時,院方尋找上門看護,企業提供臨時看護服務;

健康型養老院:類似面向老年人入住的賓館,院方負責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務,但不負責照顧入住者的日常起居。

在日本,上述種類的商業養老院數量已超過2000家,其平均擁有50間以上住房,而入住者的人均居住面積大多不低于18平方米,居室多配備衛生間。入住者繳納的費用與其所需看護程度等相聯系。在無需特別看護的情況下,入住費用通常不會高于當地中等地段租房居住的費用。

日本政府和企業在建設各類養老設施時,十分注意專業化問題,如住宅居室設計、家居用品設計、餐飲配備、看護和服務人員培訓等。而每一個專業問題都涉及更為深入的細分領域,因此養老院的主辦方往往將這些細節問題外包給專門企業。養老設施社會化建設和運營的過程,帶動了一大批類似“老人用品專賣”、“老年餐飲專營”、“老人之家管理咨詢”、“養老服務人員培訓”等企業發展,這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以養老設施為核心的“養老院經濟”產業形態。

“銀發經濟”商機繁多

在每5名國民即有1人為65歲以上老人的情況下,如何讓老人安度晚年,不僅是社會福利問題,也帶來了廣泛的商機。這種被稱為“銀發經濟”的現象,在很多產業中都有所體現,較為典型的案例有:

醫療及看護。日本政府計劃利用醫療和看護產業的巨大規模,將其順勢發展為新興的服務業產業,以拉動未來經濟發展。201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21世紀復活日本的21個國家戰略項目》,其中“醫療和看護產業”即是項目之一。在同期提出的相關文件中提出:在自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內,將醫療、看護和健康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再擴大50萬億日元(即平均每年擴大5萬億日元),并爭取由此增加284萬個就業機會。其中,針對在家養老人群的“上門看護”服務是今后發展的重點。

日本政府還計劃通過今后10年的投資,在醫療和看護領域參與國際競爭,其中的重點即為跨國醫療服務。《21世紀復活日本的21個國家戰略項目》文件指出,目前世界各地每年約有200萬人出于醫療目的前往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日本應抓住其中的中高端客戶群。為此,日本已在研究放寬“醫療簽證”限制,培訓外語人才,建立海外代理和推廣機構等,并已有企業計劃在羽田機場周圍開設24小時營業的醫療機構,方便周邊中國、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人士在周末赴日本體檢。

老年房產。日本房地產業重視養老房市場,其產品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休閑療養型養老房產,多依托日本特有的溫泉、海濱和森林風貌,利用目前日本地方上人口減少、空余土地較多的特點,以低廉價格供應房屋。如在東部的千葉、神奈川和靜岡等縣名勝地有不少養老房產項目,僅需人民幣數十萬元,即可購買一套數百平方米、帶有菜地和花園的現房別墅,開發商還會輔以相應的醫療、生活和娛樂設施。

另一類是充分考慮醫療看護功能的房產項目。其中涉及房間裝修、家具家電、看護設備的預留位置和接口、室內無障礙設計,以及安防和報警裝置等。一些開發商抓住這一商機,或是為逐漸步入高齡的用戶提供全套房屋改裝服務,或是將此類設計融合于帶有養老特色的房產項目出售。

老年旅游。日本很多“上班族”退休后往往既有閑又有錢,被日本旅行業界視為重要客戶。不僅各主要旅行社均設有老年旅游項目,一些交通和酒店企業也都有面向老人的專門商業項目。如日本最大的鐵路企業“JR東日本”,特地面向50歲以上人群推出了“大人俱樂部”,專門組織老年人參觀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在旅行線路中重視住宿、餐飲的文化性,并多配套以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在東日本地區頗受歡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