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蔓延 煤電博弈難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最新一期(2011年6月1日至6月7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周報顯示,環渤海地區港口平倉的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均價格已經連續第十二周上漲。受煤價上漲、電煤供需矛盾等因素影響,我國電煤供應日益緊張。4月份以來,華東、華中地區供電持續緊張,6省份出現電力缺口,其中浙江、江西、湖南、重慶幾省市缺電最突出。其中湖南電網最大限電負荷達到570萬千瓦,占實際用電需求的34%。
由于傳統的煤電油運一體化能源發展方式未能改變,導致煤電之間的艱難博弈自3月以來延續至今,且仍未緩解電荒。
國家電網公司預計,整個迎峰度夏期間,公司經營區域內電力缺口將達3000萬千瓦。其中,華北地區缺電將達700萬千瓦,華東地區缺電將達600萬千瓦,華中地區缺電將達1700萬千瓦;迎峰度冬期間,公司經營區域內,電力需求將達到1.2萬億千瓦時,電力缺口將達2800萬千瓦;2012年,最大電力缺口將達5000萬千瓦。
國家電網公司能源研究院高級經濟師白建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電荒的根本原因是,煤電油運一體化能源發展方式的弊端已經暴露無遺,問題發生的頻率和幅度也越來越大。
他表示,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我國的能源配置過度依賴輸煤,例如山西地區輸煤與輸電的比例為20:1;從而帶來運力緊張、煤電價格快速上漲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全國煤電運緊張矛盾反復出現,電煤價格不斷攀升、缺煤停機頻繁發生。同時,跨區電網建設滯后,造成電網大范圍配置能源資源的能力不足,東北電網和西北電網的富裕電力接近三華電網的電力缺口,卻難以支援。
據介紹,我國2000米以淺的煤炭資源量是5.6萬億噸,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晉、陜、蒙、寧、新以及西南部的貴州,這六個地區的資源量占了全國資源總量的86%,區域分布非常明顯。因為我國主要煤炭產地和主要用煤區域明顯不一致,造成我國長期依賴這種大范圍、遠距離的輸煤格局。
此外,運力緊張也使中間運輸環節的加價更加嚴重。據統計,從煤炭開采出來到運至電廠,中間運輸環節的成本就占了總成本的60%左右。例如所謂剪刀費,即煤炭一上車皮就要加收200元/噸左右的費用,還有一些將合同電煤變成市場煤再在運輸中加價等現象。很多不應當在煤炭生產和運輸環節中發揮作用的個人和團體,也加入其中,推動了煤價大幅上漲。
數據顯示,我國煤電裝機在2009年底是6.5億千瓦,在2010年底已經達到7億千瓦左右。而到2020年至2030年間,煤電裝機還要翻一番,達到13億千瓦左右。
白建華指出,2013年電力供需形勢主要取決于特高壓跨區電網建設項目和配套電源項目的核準和建設進度。目前規劃建設的錫盟到南京、蒙西到長沙、哈密到鄭州以及溪洛渡到浙西如建成投產,并同步建設配套電源,則能夠抑制煤價上漲,顯著降低電荒再次發生的風險;否則,缺電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缺電形勢將進一步加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