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市債市動盪劇烈 歐洲央行20多年來首度成為黃金淨買主
鉅亨網編譯陳育忠 綜合外電
匯市債市動盪劇烈 歐洲各國央行20多年來首度成為黃金淨買主
相較於全球黃金市場的規模,歐洲各國央行此次的購買量則相當微小,但卻凸顯出,在歐洲各國央行一波沉重賣壓後,黃金市場熱度已出現顯著回溫的情形。
中央銀行在黃金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會是本周於蒙特婁 (Montreal) 舉行的倫敦金銀交易協會 (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 會議之重要討論議題。
央行由大賣轉為買進,已將今 (2011) 年開年至今的黃金價格推升超過 25%,本 (8) 月已升至每盎司 1920 美元的歷史最高水位。
墨西哥、俄羅斯、南韓和泰國今年已經大筆購入黃金來降低美元的曝險水位。
全球各國央行今年購入的黃金數量將創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於 40 年前崩潰以來的新高,當時美元價值還與黃金連動。
巴克萊資本 (Barclays Capital) 貴金屬銷售部門主管 Jonathan Spall 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專訪時表示:「我們正回到黃金被視為貨幣的時代,而這與我們在 1990 年代所看到的態度完全不同。」
根據歐洲央行 (ECB) 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歐洲各國央行已增加大約 2.5 萬盎司的黃金儲備量,或 0.8 公噸。
與 1999 年以來相比,歐洲各國央行每年平均賣出 400 噸黃金,係由於他們想藉由無殖利率和非主流的黃金來交換主權債務。全球每年的黃金消費量則約 4500 公噸。
ECB 在 1 月時發出的聲明中指出,歐洲地區的黃金購買行為多半來自與愛沙尼亞於今年初加入歐元區有關。愛沙尼亞央行購入黃金加至 ECB 的黃金儲備。
此外,馬爾他則購入 3000 盎司納入 ECB 的黃金儲備。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orld Gold Council) 的資料顯示,自 1985 年後,歐洲各國央行從未是黃金的淨買方。
世界黃金協會政府事務部主管 Natalie Dempster 指出:「歐洲各國央行將黃金分散至以美元計價資產的動機為,受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負面衝擊影響。」
Dempster 並補充道,第 3 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使出售黃金「較以前的吸引力來得小」。
歐洲各國央行轉向買進黃金之際,一些歐元區政治人物亦呼籲葡萄牙、西班牙或義大利等負債累累的國家出脫手中黃金儲備來降低他們的債務水位。然而,就目前的金價水準而言,如此的動作對降低債務水位毫無助益,而一些分析師則認為此舉將加大投資人對歐元區的疑慮程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