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民生就是增長動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3-14 08:57


全國人大代表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黃奇帆

民生就是增長動力

將增長目標定為改善民生

經濟觀察報:近年來,重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的舉措,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有學者和媒體稱之為重慶模式,怎樣理解重慶模式?


黃奇帆:重慶在按中央的要求探索建立西部開發的高地,以及西部城鄉統籌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問題解決問題,還沒有確定重慶有什么模式。只是中央賦予重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跟沿海的開放高地有根本的不同。根據中央的要求,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推動民生為導向的發展途徑。

在轉變增長方式方面,我們認為其核心特征,是將增長方式的目標定為改善民生,這樣民生本身就成了增長的動力。

按上述要求,最近兩年重慶抓300萬戶農戶萬元增收,可以增加幾百億的農村GDP;搞公租房,按400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投資1000億元,讓農民工、夾心層、城市的低收入群體能夠有比較好的房子居住,一樣拉動GDP;探索戶籍制度改革則是拉動整個城鄉統籌的發展。

最近我們還在發展微型企業,激勵老百姓自我創業,這是以草根經濟促進民生。按照西方的供應學派理論,更多企業在創業時會促進供應,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整個社會比較良性的循環。

經濟觀察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民生話題,并且有很多量化目標,怎么理解這些民生目標?

薄熙來:在西部經濟比較薄弱、困難比較多的情況下,過去發展的基本思路是,把經濟發展起來、規模做大,掙了錢后再去改善民生。但是重慶經過仔細研究和討論,認為要改變這種思路,在發展的同時,把民生擺在重中之重。

總的來說重慶的發展思路,是把民生作為重中之重,把它作為牽頭的經濟要素,同時注重分配和公平。這不僅能夠調動廣大市民的積極性,增加凝聚力,還可以從總體上減少社會的管理成本,同時調動消費。我們發現,在民生上使的勁越大,花的錢越多,經濟生活會越活躍,政府便越有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這個思路是有效且符合客觀實際的。現在重慶有50%以上的財力直接投向和民生緊緊相關的領域,市委市政府的干部50%甚至更多的精力直接投向這些領域。整個賬算下來,2010年重慶市的市財政增加了49%,GDP增了17.1%,處在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之下。

我們發展經濟不能夠僅僅追求GDP,一定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核心位置。重慶以民生為核心內容,制定了民生十條,準備今后三年投3000個億,現在項目都在一一落實。

同時,民生導向的經濟發展思路,還引起了很多外商投資企業的注意,相當多的外商投資企業看好重慶,都紛至沓來。

我們不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經濟觀察報:“十二五”重慶又會有怎樣的精彩?

薄熙來:我們從來不講模式,現在也不自我評價。但是我們有一個好處,聽著好的評價,聽一下就過去了,左耳朵進右耳朵冒。聽了不好的評價,我們也有精神準備,因為從政這么多年,聽批評的話都聽出繭子來了,沒有關系,我也比較遲鈍。做地方官,做長了就有這個本領,要是人家一說什么,就很敏感,馬上不敢干了,縮手縮腳,就啥事也別想干了。認準的就得干,不在乎說三道四。

但是如果確實看到我們的工作有妨礙老百姓利益的情況,請朋友們一定提出來,我們會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改進。

經濟觀察報:重慶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把重慶建設成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為什么把這個作為“十二五”規劃目標,用什么措施提高和衡量居民幸福感?

薄熙來:我的理解,幸福感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即使物質上極其豐富,GDP、財政收入狀況再好,也并不一定是幸福感極強的地方。幸福感包括對住房、醫療、就業、社會保險、子女上學等方面的需求;也包括對周圍社會治安狀況、社會公平正義、社會精神狀態等等的訴求。既有對現實生活的看法,也有感知,也有對未來的預測,所以幸福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我們盡管地處西部,但是我相信完全可以讓人民群眾比某些發達地區的人們更有幸福感。當然這種幸福感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幸福感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