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主要受匯率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二季度下降,創2014年內最低水平,但降幅較前一季度有所放緩。分析人士指出,外匯儲備下降主要是受到匯率價格的影響,不能簡單認為是由資本外流導致。
央行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84萬億美元,相比9月末外匯儲備余額3.89萬億美元減少500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2014年三季度中國外匯儲備余額減少1000億美元。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外匯儲備下降不能簡單認為是由資本外流導致,非美貨幣近期大幅貶值對外儲估值的影響,以及央行對匯率可能的干預操作,都可能引發外儲規模的波動。
2014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數據增幅在不斷減緩。一季度增長1258億美元,二季度僅增約400億美元。9月末外匯儲備減少了1000億美元。而此前一次外匯儲備出現季度減少發生在2012年二季度,當時外匯儲備數據出現了650億美元的季度減少。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在報告中指出,外匯儲備的下降主要是受到匯率價格的影響,因為歐元和日元在2014年最後一個季度分別貶值了7%和9%。為了防止人民幣升值,央行停止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並通過設定每日中間來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
外匯儲備,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貿易順差、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國際套利資本流入等是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解釋三季度外儲下降原因時表示,央行在逐步淡出常態式的外匯市場干預。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自求平衡、外匯儲備增長放緩就會變成一種新常態。國家早已明確不追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外匯儲備余額增長放緩,除了國際市場匯率波動的折算因素外,還反映了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
專家表示,外匯儲備增速放緩是市場運作的結果,未來外匯儲備增減交替將成常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此前撰文指出,中國必須避免進一步增加官方外匯儲備。在目前情況下,達到之一目標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中國人民銀行停止干預外匯市場,而這無疑意味著實行浮動匯率。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