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大宗商品去庫存邏輯 油價止跌企穩是觸底標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03 16:00
國際市場上,全球股市紛紛入熊,油價持續暴跌破位30美元/桶。而長期的大宗商品持續低迷態勢似乎也影響到了國內市場上,其影響力延續至今年首月。根據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大宗商品市場期貨與現貨表現呈現出冰與火的兩級。期貨市場部分品種大漲,現貨市場卻跌幅巨大較為“冰冷”。 生意社總編劉心田認為,期現市場之所以表現迥異,主要是因為1月市場上受到美聯儲暫緩加息預期等非實質性供需性利好的影響。月末期貨市場振幅收縮,預期2月期貨市場將出現補跌行情。
最近有分析人士認為,供給側改革把庫存變成儲備,就是從需求端到了供給端,博弈全球定價權,沒有儲備則手中無牌。當監管層提出“供給側改革”的號令響起,去產能、銷庫存成為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首先響應的就是鋼鐵、煤炭、鐵礦石等黑色產業鏈上的相關品種,然而據了解,這些實體企業目前已在盡力減產,壓縮企業成本。 一味的強調去庫存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呢?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交易學中心教授張捷在其和訊專欄發表的文章中表示,我們需要分清庫存與儲備,在當今大宗商品降價和資源寬鬆的時候,經濟不佳要去庫存,但對儲備卻是要大幅度增加的時刻,決不能把民間的儲備也當作庫存去掉,這是從需求端到供給端的改變,我們要從理論上進行深入認識進行改革。政策上要區別對待的,這里央行應當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援。
在此我們先來梳理下大宗商品去庫存的邏輯:
第一,率先觸底應該是黑色產業鏈上下游產品包括鋼材、鐵礦石、煤炭等,還有建材類;
第二,化工行業應該第二個觸底的,觸底的標志要看原油,原油止跌回穩,化工行業將逐步觸底,有人說化工品可能先於原油觸底,因為國內產商的挺價以及國內外的價差等原因;
第三,最後觸底的應該是有色金屬,有色金屬到目前為止相對來說是大宗商品里面經營和利潤最好的,尤其是銅,目前利潤依然客觀,鋁是虧損最嚴重的金屬,金屬目前已經在減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宗商品去庫存的征程似乎已過半。對於原油這一觸底的標志,全球各資本市場顯然仍沒有充分的信心。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則認為,工業產出、企業利潤以及通脹水平下滑均是當前經濟周期健康狀況不佳的跡象,令人擔憂。鑒於目前市場負面情緒出現,這些因素如何是否有誤導性也值得考慮。這也表明,如果沒有原油影響,全球經濟表現會更好。然而,現實世界畢竟更殘酷:當前油價暴跌,正在拖累世界經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