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皇城巨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永定門沿前門大街穿越正陽門、天安門,越過紫禁城金黃的琉璃瓦頂,再穿出德勝門,是北京古老而恢宏的中軸線。現在,沿著這條中軸線的兩側,一場巨變正在發生。這堪稱是自15世紀初明成祖朱棣營建北京城以來少數的幾次歷史性變化之一。

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北京市宣布將撤銷原宣武區、崇文區。西城區與宣武區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區;東城區則與崇文區合并為新的東城區。

合并前的“東西文武(東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大城區,勾勒出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是老北京舊城的核心地帶。

在過去60年間,這些城區由于行政體制分割,出于各自的經濟發展目標而分別進行持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深深重創了這片世界人文史上的精華地帶,并使得舊城減少人口和經濟負荷的努力很大程度歸于失敗。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舊城人口應該控制在110萬。而到2009年合并前的4大城區人口已突破200萬。


如今,在這一地帶終于發生逼近歷史臨界點的變革。但學者們對于上周宣布的城區合并方案并不完全滿意。

“北京如果還不改變城市規劃,并解決大拆大建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不只是舊城難以保護,未來北京的發展將難以有承載能力。”全國政協委員黃洪翔說。

“現在4個城區合成兩個,未來東城區和西城區遲早要合并成一個。”7月6日,北京九三學社城建委員會委員高毅存自信地對記者預言。

而更多的合并設想正在被納入政壇討論。據悉,鑒于2010年北京常駐人口將提前10年,突破城市規劃的1800萬人目標,北京市和全國政協正在醞釀多個城區合并建議,包括門頭溝和石景山等系列城區合并的提案。

前門大街依然撕成兩半

高毅存沒有想到這么快——2009年初,由他參與撰寫的九三學社向北京市政協提出的將北京4大舊城區合并為1個城區的提案,僅隔一年就引發了這場巨變。

目前這個“四合二”的方案和高毅存他們主張的“四合一”仍有很大距離,但高本人已經比較滿意。“一次合并成一個區力度太猛,大量行政人員安置是個問題,需要有個漸進的過程。”他說。

但漸進方案也使得新的東城區和西城區組建后,一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比如,由于東城區和西城區以中軸線為界,中軸線上的前門商業街,就只好被肢解成東西兩瓣。

又比如,天安門廣場屬于東城區,但同為舉辦重大政治活動的人民大會堂卻屬于西城區。

故宮比較幸運,沒有被從中間一刀劈開,而全部歸屬了東城區,但有故宮后花園之稱的景山公園,和西邊的中南海卻歸屬了西城區。“歷史上這些景點都是皇城整體的一部分,現在在管理上身首異處,不利于統一的保護。”高毅存說。

“本次北京城區合并,是考慮到過去由于行政區劃劃分過細,四個核心區,特別是崇文區和宣武區發展受空間因素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滯后于核心區北部。”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齊心說,“通過東西城與南邊的宣武和崇文合并,有利于對現有的空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能帶動南城的發展,達到南北均衡。”

但黃洪翔認為,這樣的整合意義不大,唯一作用只是減少行政編制成本, “因為四個城區都處于核心區,都沒有發展的空間,而在原地實施拆遷,來尋找新的空間,則違背了保護歷史老城的合并初衷”。

新的東西城能走多遠

黃洪翔的擔心不無根據。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舊城人口應該控制在110萬。而實際上到2009年合并前,四大城區人口已突破200萬。

為減輕人口壓力,這四大城區過去多年一直在做將人口遷出的工作。比如西城區2009年末全區總人口912220人,比上年減少5.6%。

但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研究發現,這些城區的人口遷入仍在持續。“遷出的多,遷入的更多。”她掌握的數據顯示,2009年末,西城區全年戶籍人口遷入10622人,遷出2993人。

人口壓力有增無減,在于四個城區都在搞各自的金融商務區。東城區有中央商業區,宣武區在構建國際傳媒大道,與朝陽區打造的傳媒商務區類似,崇文區則在構建“新世界商圈”,彼此大同小異,同質化競爭。

“這些地區如果不改變過度發展商務經濟的思路,將無法解決老城區的人口、交通、教育等系列壓力問題。”楊團說。

黃洪翔則認為,上述四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元明清舊城,僅占中心城面積的5.76%,屬彈丸之地,由于沒有地,長期以來只能依賴商業和服務業,這些都需要大量拆遷舊建筑,蓋新房子,對舊城是非常大的破壞。

那么這次合并之后,問題解決了嗎?未來的西城和東城發展的動力又在哪里?

新的東城區和西城區面積是擴大了,但是仍大不到哪里去。西城加上宣武,東城加上崇文,也分別只有50多平方公里,與海淀、朝陽分別有4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不可同日而語。

據悉,目前西城區的金融街已建成建筑面積450萬平方米。此前規劃投資460億,已經完成380億。西城區鑒于金融街空間狹小,準備向西拓展,但北京市政府規劃委認為,難度較大,主要是沒有開發空間。

相反豐臺麗澤金融商務區僅僅處于開發初期,規劃范圍甚至達到五環的盧溝橋東區,總面積為8.09平方公里,其中,商務區核心規劃區域面積約2.79平方公里,計劃投資額達到600億元。

“新的東城區、西城區再硬拼做商務區,一定打不過豐臺,更打不過面積廣大、還有中央商務區的朝陽區。”首都經貿大學教授王得起評價說。

那么,未來的東西城區依靠什么作為發展的動力呢?

王得起建議,西城和東城應主要發展傳統的北京文化產業,比如陶然亭和大觀園地區這些地方,發展老北京文化的空間很大。

600年后的破繭而出

這不光是東西城區的出路問題,城區合并巨浪的背后,是北京的發展已接近極限臨界點。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稱,7月5日,受高溫影響,北京市區日供水量達到286萬立方米,為北京有自來水百年歷史以來最高紀錄,已接近供水能力極限。

缺水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過快。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但200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達1755萬人,預計2010年將提前十年達到1800萬人。

下一步規劃,北京的人口在2020年絕對不能超過3000萬人。否則,即使考慮南水北調,北京人均水資源量也只是達到馬耳他人均89立方米的水平,生活品質很難保證。

北京未來如何尋找到新的發展空間,是一個大問題。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趙燕菁看來,應該將北京的行政辦公中心職能遷出去。比如遷到通州或者廊坊一帶,逐步精簡老北京的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教育中心和其他城市功能,而舊城則主要以紫禁城為核心,堅持古都風貌保護統籌的原則,發展旅游、商業等功能。

這一想法,和半個世紀前建筑學家梁思成的想法類似。只不過當年梁思成是設想以現在的海淀、豐臺等地建設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

黃洪翔在近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對此問題也有一些新的提案。他主張將周邊的城區劃入老城行政區,給這些行政區以發展空間,免得老城區為了經濟目標而搞大拆大建,同時周邊的一些城區需要新的合并,比如門頭溝區和石景山區,同為生態涵養地區,需要整合合并。

上述建議得到了相當的重視。記者獲悉,北京市政協目前已經準備就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提出一些行政區劃調整的建議。

包括利用首都涉鋼產業搬遷調整后騰出的土地資源,合并石景山和門頭溝兩區,結合永定河流域治理,形成西部高端功能區和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強對海淀、昌平交界地帶空間資源的整合,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撐。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屬通州區的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園區劃回通州所屬,作為通州新城的產業依托。

今年以來,北京經濟開發區和大興區已經有了整合的動作,跡象之一便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兼任大興區領導職務。

“這是必然的,”齊心認為,“經濟開發區有產業,但沒有地,大興和通州有地,但是沒有產業,所以需要整合。”

至于傳聞中的石景山區和門頭溝區的合并,本報記者致電北京和區縣的規劃部門,尚未得到證實。

“門頭溝和石景山的合并,我聽說的確有方案,并且是和舊城4城區合并為兩大城區的方案一起上報的,但是現在還沒聽說獲得批準。”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的一位人士7月5日對本報記者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