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委員為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7日下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各位委員為“破解”制約經濟發展“難題”出謀劃策。
據中新社3月7日報道,從源頭抑制權錢交易帶來的非法收入、發達地區向產糧大縣購買碳排量指標……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7日下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賈康等16位委員作了大會發言,從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激活民間投資等多方面,為“破解”制約經濟發展“難題”出謀劃策。
1996年,中國勞動報酬占GDP53.4%,2007年為39.7%,10年累計下降13.7%。資本收益和勞動報酬比例失衡,是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根源之一,也是制約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重要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原副主任宋曉梧建議,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逐步向勞動者傾斜,完善勞動者獲得合法收入的法律保障,并“建立和完善規范收入申報、財產登記、儲蓄實名制度,強化對掌握資源配置權力的政府部門的制度性約束和監督。”
目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約25%左右,實現產業化不足5%,與發達國家80%轉化率差距甚大。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提出,盡快制定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分擔、收益分配和資金扶持等事項,做出明確規定。
在題為“擴內需必須穩外需”的發言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志剛指出,服務外包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平臺,是“不出國門的高級勞務輸出”。2009年服務外包解決71.1萬人的就業,其中大學畢業生49萬人。“大力支持服務外包產業,勢在必行,潛力很大。”
中國實有企業中,70%以上為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動力、活力的激發,對于整個國家經濟“調結構、轉方式”?意義重大。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華建議,“更注重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完善促進各類小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激發其內生動力。”
中國800個產糧大縣(市、旗),雖然產糧占全國總產量78%以上,多數卻工業化、城鎮化落后、財政窮困,黑龍江省政協主席王巨祿建言引入市場機制,從全局考慮制定不同地區和企業的碳排量標準,構建交易平臺,驅使碳排量高發區向產糧大縣購買所需碳排量指標,“這樣既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又能鼓勵工業發達區和企業節能減排。”
(王洋?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