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外行看熱鬧,但是別誤報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周四,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當晚網絡媒體照例一片熱議。但是看看文章標題和解讀內容,都令我等業內人士哭笑不得。最觸目驚心的一條,就是號稱保監會上調了股票和股票基金的投資比例。其實20%的權益類投資上限早在2007年已經實施,新規則并不會導致實質性的新增資金進入股市。另外,所謂“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和以外幣認購及交易的股票由保監會另行規定”,并不是像媒體說的那樣允許投資創業板了,而是暫時維持原來“不許投資”的規定,有待新的細化規則出臺。

 大多數的業內規章都有這個情況:有些內容可能早已實施,并不是新鮮說法,只是這次再系統闡述一下;而有些第一次提出的做法,真要落到實際操作,還要等待相關的細則出臺,在此之前等于告知大家還要暫緩實行。但是非業內人士,尤其是被催著趕新聞稿的記者,或者被逼著半小時內就要接受采訪的專家們,難免說一些外行話,給大家一些走形的解讀。直到次日的三大報上,才看到一些專業、靠譜的分析文章。

 其實,保監會官方網站上對這次頒布的“暫行辦法”的通告中,也僅指出了“深化改革”、“細化投資渠道”、“確立托管制度”、“規范運用風險管理工具”等四大重點,旨在“確保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與有關法規共同構成較為完整的保險資金運用制度體系”,唯獨沒有“提升權益類投資比例”、“拓寬渠道”、“放開限制”之類的說法。

 當然新舊保險投資法規還是略有差異的——如果僅從字面理解,新法規隱含承認直接股票投資可以從2007年規定的10%上升到20%(這么做的公司同時必須贖光所有的股票基金,以保證權益總額不超過20%,所以說對股票市場整體沒有實質性影響);另外,新法規強調了股票和“股票基金”的合計上限,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籠統地說“基金”,因此字面上理解,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都可以不含在內。這樣的話,在牛市里,特別激進的保險公司,是不是可以在20%的權益投資之外,再大量投資含20%股票的債券基金呢?再加上股性強的可轉債,一個保險公司參與股市的最大比例可能超過40%的總資產。只是現實中,我等大多數保險投資人員不會刻意就字面意思擅自解讀法規,冒險打擦邊球。


 保險投資監管的大方向,是讓各公司自己分析投資風險,承擔投資結果。所以即便監管機構把股票投資上限放寬到100%,即便房地產、衍生品、風投等等什么都可以投資了,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也依然會恪守謹慎、穩健的投資策略,不會驟然把現有的投資結構改變許多。當然,這么說,可能要讓媒體記者和股票市場多少感到有點失望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