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匯率戰激旺商品金融屬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匯率戰有愈演愈烈之勢。繼9月中旬日本政府率先在外匯市場上出手阻止日元快速升值之后,其他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紛紛效仿、干預匯市以圖抑制本國貨幣升值。隨后美聯儲9月21日在公開市場委員會會后發表聲明,一旦美國經濟需要額外寬松政策來支撐經濟,提高通脹率,美聯儲將重啟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成為美元下跌的直接導火線。10月8日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低于預期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于流動性寬松的預期,大宗商品金融屬性迅速增強,這也是導致國慶之后國內外大宗商品市場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美元下滑則意味著其他各國貨幣相對升值,為了抑制本國貨幣升值,不同國家紛紛啟動了干預匯率的計劃。

此次全球匯率戰爭爆發的背景是新經濟增長點的缺失。即經濟危機過后舊經濟增長模式被打破,但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經濟增長模式并未建立。這樣各國都面臨著內需不足的情況,尤其是在此次危機中遭受重創的發達國家。在失業率以及財政赤字壓力下,去杠桿化的過程仍然在持續,內需嚴重不足;而廣大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已著手經濟結構轉型,但是國內需求大規模增長還需要時間。

在這種背景下,尋找外部需求來帶領本國經濟走出泥潭就成為不同國家首要選擇。而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本國貨幣貶值,從而刺激出口也成為政策目標。危機之后的美國也面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轉型:一方面美國需要提升工業產值在經濟中的比重,通過發展工業來帶動就業以及恢復經濟增長,那么這就需要美國轉變危機之前的“過度消費”模式,“去杠桿化”和刺激出口;另一方面美國又需要為經濟下滑鋪一個墊子,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之后陷入長期的通縮。因此我們看到在金融危機之后的第一階段,美國選擇的是通過政策寬松來防止經濟快速進入通縮,這個過程伴隨的是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寬松的財政政策。然而,這一次經濟遭遇的是長周期調整,“雙刺激”的政策并沒有帶來美國實體經濟的迅速復蘇,新經濟增長點并沒有建立,反而是美國財政赤字高企,失業率處于高位。危機之后的第二階段,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穩固復蘇,尋找經濟增長的長期基礎成為美國政策的著眼點。就當下而言,擴大外部需求成為解決燃眉之急的主要手段,而這也是美元近期不斷貶值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是各國為抑制貨幣升值而不斷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另一方面卻是資源約束的瓶頸效應并沒有緩解。兩個方面的力量交織在一起就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攀升。先是主要金屬商品迅速攀升到2008年高位,緊接著是農產品不斷沖擊漲停。大宗商品各個板塊之間、品種之間的輪動和聯動效應正在不斷增強。這里面固然有基本面的供求失衡的因素,但是主導近期上漲的主要因素仍是金融因素,即流動性過剩。


目前金屬期貨價格已漲到2008年的高位,這其中有供應偏緊的現實狀況,但就全球總體經濟而言,當下的經濟總量明顯比不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平,那么支撐價格如此之高的基礎又在哪里呢?金融屬性顯然不足以支撐如此高的價格。因此后期一旦金融屬性減弱,價格就會從高位回落。但是從當前的經濟形勢看,短期之內金融屬性仍然還會呈現增強的趨勢,但是這種風險我們必須要考慮。

未來商品價格的走勢取決于這場沒有硝煙的匯率戰將如何收場。短期之內,這場戰爭仍然將持續,而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將繼續得到體現,板塊內部的輪動效應會增強,前期漲幅較低的品種后期將迎來補漲行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