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IT時代周刊〉官司案後蘋果弱化供應鏈中三星比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蘋果CEO庫克看來,要打贏三星這個競爭對手首先要擺脫對它的依賴。
在蘋果CEO庫克看來,要打贏三星這個競爭對手首先要擺脫對它的依賴。

對於蘋果來說,專利大戰的首場勝利僅僅是個開始。庫克要想阻止三星挑戰自己的領先地位,比贏得官司更應該做的是在供應鏈上擺脫對這個老對手的依賴。


在剛剛過去的專利訴訟"世紀大戰"中,蘋果以絕對優勢先下一城,但它的後顧之憂並未全然化解。

9月12日,蘋果年度產品iPhone 5高調亮相。作為賈伯斯去世後發佈的首款手機,iPhone 5普遍被外界認為創新不足,但這並未影響它在全球銷售的火爆,自9月21日正式發售以來,首日預訂量便超過200萬部,首個週末的銷量則超過500萬部。

蘋果手機銷售的火爆當然令三星郁悶,但更讓南韓人頭疼的是有"供應鏈高手"之稱的蘋果CEO庫克對三星訂單的毫不留情。

據南韓《中央日報》報導,蘋果已經在iPhone 5中更換了大部分此前由三星生產的零部件--這意味著蘋果的"去三星化"策略正在逐步加速,兩家公司似乎正在走向徹底決裂。

對此,有國外媒體分析認為,蘋果"去三星化"的舉動其實謀劃已久。蘋果前CEO史蒂夫·賈伯斯一直以"摧毀安卓"為目標,三星卻是安卓陣營實力最雄厚的廠商,因此它成了蘋果攻擊"黑名單"中僅次于谷歌的二號目標。然而,三星又是蘋果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商,這難免讓賈伯斯在實現其目標時有些縮手縮腳,而剛結束的這場專利官司恰恰給了蘋果機會,幫助庫克徹底擺脫三星的束縛。

早在四年前,蘋果就曾斥資3億美元收購了一家當時岌岌可危的晶片設計公司PASemi,並花費幾億美元向ARM取得設計手機晶片的智慧財產權使用授權,而且每年都要在晶片研究上投資超過1億美元,目的就是為了設計出蘋果產品的專屬晶片,減輕在這方面對三星的依賴。

隨著蘋果與三星兩大IT巨頭在各方面競爭的日趨激烈,它們之間的合作關係也變得愈發脆弱。

多元化戰略擺脫三星

對於佔據全球智能手機行業近七成利潤的蘋果來說,三星電子無疑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家南韓企業的智能手機在今年二季度的出貨量已是同期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的一倍,而且其針對iPhone 4S推出的Galaxy S Ⅲ截至今年9月出貨量已超過2000萬部,在諾基亞、黑莓、HTC等傳統智能手機廠商份額不斷萎縮的情況下,三星已成為唯一有實力與蘋果抗衡的智能手機廠商。

此外,由於三星的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更新速度快,且利潤水準也在不斷提升,對於堅持每年發佈一款新品的蘋果而言,其產品的出貨週期也正受到越來越大的影響。據報導,去年10月發佈的iPhone 4S儘管在今年一季度創出4000萬部的出貨紀錄,但到了第三季度,出貨量已被Galaxy S Ⅲ超越,這也讓"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不得不在9月初就發佈了iPhone 5,並將改變賈伯斯的初衷,發佈籌備已久的iPad Mini來應對三星剛剛發佈的Galaxy Note 2和Galaxy Tab 10.1的夾擊。

[NT:PAGE=$]

隨著賈伯斯的離去,庫克接手的蘋果正在從一家偉大的創新公司變成一家優秀的營銷企業。iPhone 5並未給市場帶來更多的驚喜,生產賈伯斯不屑的7寸平板……這都顯示著蘋果正在走向平庸。而對三星來說,如今正是超越蘋果的最好機會。

不過,老謀深算的庫克絕不會坐視三星壯大,蘋果手中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專利就成了阻擊對手的重要武器。蘋果不斷發起專利訴訟顯然不只是為了巨額索賠,更希望能夠以此達到禁售對方產品的目的,維持其市場統治地位。

三星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南韓人除了在4G LTE領域擁有豐富的專利積累外,其全產業鏈佈局的優勢也是反擊蘋果的一大利器。行業分析指出,如果未來蘋果仍然不得不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依賴主要競爭對手,勝負的天平將很可能會傾向三星一方。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認為,從整體產業來看,三星在蘋果供應鏈體系中的比例在持續降低,蘋果開始提高非三星體系廠商的DRAM採購量,同時,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小尺寸液晶面板也主要由Japan Display、LG與夏普等廠商供應,只在MacBook系列產品採用三星供應的面板。而蘋果首批iPhone 5所需的記憶體晶片都未下單給三星,新機的電池供貨商也換成了中國ATL與日本三洋。

有業界人士就此指出,蘋果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多元化零件管道策略,一步步減弱與三星在零部件上的合作關係。他們認為,短期內蘋果不會在零配件市場建立直營工廠,但很可能暗中與日本、美國、中國的零配件企業合作來改變市場格局,這直接影響三星的業績表現。

據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預計,今年三星通過向蘋果出售存儲晶片和顯示屏所獲得的收益,大約佔到三星電子每股收益的3%,低于2011年的4%,而今年蘋果存儲晶片的訂單所占的三星每股收益比重將僅剩下2.5%.

在輸掉與蘋果的專利官司後,雖然三星副總裁和三星移動業務負責人明確對外表示不會因手機業務影響公司零部件業務,但如今看來,他們的期望或許過于樂觀。

[NT:PAGE=$]

不過,TrendForce的數據仍顯示,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躍居全球首位,即便失去蘋果這樣的大客戶,三星仍可將餘下的產能用于自己的Galaxy系列產品,將損失降至最低,蘋果"去三星化"的策略短期內並不會對三星造成沉重打擊。

在此前發佈的iPhone產品中,大約占產品總價40%的零件都由三星提供。2011年,蘋果向三星電子購買的半導體零件規模更是達到了10萬億韓元(約合86億美元),相當于三星電子銷售額的約6%。

受益者

三星在蘋果供應鏈中出局,無疑讓其他一些面板、記憶體廠商看到了搭乘蘋果快車的希望。不過,蘋果放棄採用三星提供的零部件中最重要的面板,並非僅僅是出于雙方競爭關係的考慮,三星在中小尺寸面板的一些核心參數無法達到蘋果的要求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在蘋果的新產品中已經看不到三星的面板,iPhone 5所使用的面板主要來自LGD以及Japan Display.LGD的IPS硬屏技術在解析度和亮度等技術參數上一直頗具優勢;而由日本政府旗下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與東芝、新力索尼和樂聲三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Japan Display,已憑藉開發成功的651PPI高像素密度面板,以及常規的400PPI中小尺寸面板躍居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額的首位。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表示,蘋果選擇面板對於技術參數要求很高,三星原有的中小尺寸面板就無法達到。

此外,三星Display將主要研發方向瞄準AM-OLED顯示技術,這種新技術雖然在色彩飽和度等技術上有優勢,但在像素解析度等方面與蘋果的要求相差較遠,因此蘋果一直拒絕採用三星佔據90%市場的AM-OLED面板,這也顯示出蘋果和三星在未來中小尺寸面板技術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

同樣,因三星面板被否而受益的還有台灣地區的友達光電。今年6月,友達光電和LGD開始向蘋果提供少量iPad Mini面板,到今年9月,前者提供的面板數量達到超過其產能的近50萬片。

據南韓媒體報導,蘋果儲存晶片的生產商也由三星換成了SK海力士、日本爾必達和東芝等公司,其中,爾必達的入選讓許多與之相關的台灣公司受益。而對作為蘋果最大代工廠的鴻海科技集團來說,蘋果減少對三星的依賴同樣意義重大。有分析師表示,鴻海將在明年開始對蘋果提供顯示面板、電池、鏡頭模組、聲控、軟板、機殼等關鍵零組件,這意味著鴻海將躍升為蘋果策略聯盟伙伴,地位更加穩固,這也更有利于郭台銘聯手上游廠商共同阻擊三星。

不過,在短期內大幅弱化和三星長期而深入的合作關係,對正在革新供應鏈的蘋果來說不無風險,同時,對那些有意成為新的蘋果零配件供應商的企業來說,商業風險也不低。

夏普在2011年曾經成為蘋果新iPad面板的第三大供應商,但由於其技術沒有通過蘋果的測試,導致首批面板訂單被砍到幾乎為零,從而引發其2011財年以及新財年第一季度巨虧。因此新供應商想要通過蘋果的訂單快速獲利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由於蘋果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此次大量縮減三星的訂單,必然會導致產能不足的情況,因此,部分分析人士也認為蘋果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斷絕與三星的交易。

(記者/徐涵)(來源:《IT時代周刊》,2012年19期)

【本期封面故事】“梟雄”周鴻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