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房地產信托將成救命草?信托公司上市遙遙無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信托公司2009年年報披露接近尾聲,對已經發布年報的53家信托公司的統計顯示,2009年,53家信托公司實現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約20%。同時,監管部門的統計顯示,2009年底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首次超過2萬億元,在2008年底12284億元的基礎上增長60%以上。

信托業優異成績單之下,各家信托公司對2010年業務的展望卻并不樂觀。一方面,理財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公司在募集資金上優勢并不突出,資金成本顯著高于金融同業;另一方面,在資金運用渠道上,去年以來,信政合作、銀信合作、房地產信托的監管一路收緊,2009年6月底信托公司證券開戶被暫停,證券類信托業務更是幾乎停滯。

“今年信托公司有望在房地產信托業務上尋求突破”,獨立第三方信托研究培訓機構北京信澤金理財顧問公司副總監姜江認為,每一次房地產調控,銀行開發貸收緊,對信托公司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另一位信托公司地產金融部總經理也認為,現在信托公司能夠賺錢的也只剩下房地產了,但監管部門實際上已經在暗中收緊房地產信托融資,信托公司能否多收個“三五斗”,還很難說。

此外,排隊上市的信托公司在持續增加,華信信托在年報中披露擬通過IPO上市,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此外還有中海信托IPO,中信信托借殼安信信托(600816.SH),北京信托借殼*ST玉源(000408.SZ)在候。但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近日對本報記者透露,信托公司上市仍將遙遙無期,原因在于證監會認為“信托公司上市理由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回答上市募集資金做什么。”


“二八現象”

53家已披露年報的信托公司中,52家2009年實現盈利,僅有正在進行重組的青島海協信托虧損。但行業分化明顯,“二八現象”突出,排名第一的華潤信托凈利潤14.43億元,占全部53家信托公司的12%左右。

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共6家,除華潤信托外,排名依次是中信信托、中誠信托、平安信托、上海信托、重慶信托,分別實現凈利潤9.59億元、7.01億元、6.06億元、5.46億元、5.28億元。排名前10位的信托公司2009年的凈利潤超過全部53家的一半。

從信托資產規模看,首次出現2000億元以上的公司,中信信托2009年底管理的信托資產同比增加約29%,達到2067.81億元,獨占全行業的10%左右。

“分化嚴重是延續以往的趨勢,總體而言2009年信托業表現不俗。”姜江認為。但記者發現,信托公司在年報中普遍表示,2010年機遇與挑戰并存,情況不容樂觀。

首先是2009年6月底,相關部門叫停了信托公司開設證券賬戶,證券類信托業務發展幾乎停滯。以證券類業務見長的華潤信托直言,“信托計劃開立證券賬戶受到限制,信托公司所謂‘金融百貨公司’的制度優勢在我國目前基于法人實體的分業監管模式下遭遇尷尬。”

去年,在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之下,政府投資項目陡增,信政合作業務也隨之“井噴”,信托資金以股本金的方式投入政府項目,由政府承諾到期溢價回購股權,從而讓信托資金充當“種子資金”,為銀行貸款進入掃清障礙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此后銀監會發文禁止信托資金充當資本金從而規避項目資本金比例不達標的行為。中誠信托稱:“上半年迅速發展的信政業務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關注,不斷加強風險提示,業務量在下半年明顯下滑。”

此外,去年銀信合作也“井噴”,在銀行超速放貸之后,幫助銀行將信貸資產轉到表外。但銀監會去年12月發文要求銀信合作的信貸資產轉讓,必須“真實買斷”,并且銀行不能用本行理財客戶的資金購買本行信貸資產,此后銀信合作業務也一落千丈。除了業務量萎縮,信托公司的收益也很低。“銀信合作中,信托公司仍然處于被動地位,產品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華潤信托稱。

“證券類業務、信政合作、銀信合作業務都急劇萎縮了,信托公司唯一的念想就剩下房地產信托了”,西部一家信托公司投行部經理5月12日表示。姜江也認為,每一次房地產調控,銀行開發貸收緊之時,對信托公司而言都是一種機會,以前“高不可攀”開發商將更重視通過信托渠道融資,也能開出更高的價格。

但能否多收“三五斗”還要看監管政策,前述信托公司投行部經理表示,他十分擔憂銀監會正式出文收緊房地產信托融資。上月下旬在海南召開的“全國信托公司監管工作會”上已經傳達了緊縮的信號,而他的公司已經有一款“并無多大瑕疵”的房地產信托產品上周在當地銀監局報備時沒有通過,而以往這樣的產品是能夠順利成行的。

排隊上市

盡管一再受挫,信托公司上市熱情不減。排隊上市的信托公司包括中信信托、北京信托、中海信托、華信信托等。其中,中信信托擬借殼安信信托(600816.SH),北京信托擬借殼*ST玉源(000408.SZ),華信信托、中海信托擬通過IPO。“這還是有實質性進展的,準備上市的信托公司則更多。”業內人士稱。

但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近日向本報記者透露,中信信托、北京信托上市雖然已經獲得銀監會批準,但獲得證監會最終放行的希望不大。該人士透露,2008年,中海信托IPO幾乎就要成行,但監管層最終認為信托公司上市理由不充分,“信托公司不能很好地回答上市募集資金做什么”。

業內人士介紹,信托公司雖然是金融機構,但并不需要像銀行那樣,業務規模受資本金的約束。比如,2009年信托資產規模和凈利潤分別居于全行業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中信信托,2009年底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067.81億元,但資本金僅為12億元。

信托公司的業績取決于資產管理能力和運營能力,業績好壞和資本金多寡關聯度并不高。也不像銀行那樣,要受到資本充足率的限制,放貸多了必須再融資,而且融資有明確的用途,比如擴充分支機構。

此外,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并不突出,信托公司號稱“金融百貨公司”,什么業務都可以做,但實際是,信托公司能做的每一項業務都有別的金融機構可以做。監管部門對信托公司的定位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專業機構,但理財市場上面臨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激烈競爭。比如,中誠信托就指出“2009年基金公司啟動的‘一對多’業務直接沖擊信托公司的私募理財市場。”

能夠上市的企業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募集資金有明確的用途,然后擴大規模,給股民賺更多的錢,顯然信托公司并不具備這一特征,因此盡管排隊上市的信托公司還會越來越多,但很可能都將“遙遙無期”,前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