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困擾世衛組織甲流決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去年的今天,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警戒級別升至最高級6級。一年后,認為世衛組織有意夸大疫情的懷疑卻接踵而至。有人甚至懷疑,參與疫情指南制定的專家拿了國際大藥廠的“好處費”。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新聞官陳蔚云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世衛組織不同意上述指責,對于甲型H1N1的防疫藥物和疫苗,我們對于風險的評估不存在低估或者高估。”
兩份報告劍指世衛組織
6月3日,《英國醫學期刊》雜志發表題為《利益沖突,世衛組織和流感“陰謀”》的特寫。文章根據該期刊編輯德波拉·柯恩(Deborah Cohen)和倫敦新聞調查署費利普·卡特(Philip Carter)共同調查所收集的證據,揭示世衛組織在處理流感大流行問題上的偏頗,以及參與制定世衛組織“流感指南”的專家背后的利益鏈可能導致的“事實放大”。
文章更指參與評估去年甲流警戒級別的專家——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阿諾德·蒙托(Arnold Monto)一向與相關制藥企業有密切的經濟往來,直到近期,仍在收受“樂感清”制造商葛蘭素史克公司3000至10000美元不等的顧問和演講費用。
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在該特寫發表當日回應稱:在她的決策中,商業利益從未有過哪怕是一秒鐘的干預。“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是根據病毒學和流行病學認定的標準來確定的,無論出于什么動機,都很難改變這個標準。”她表示。
陳馮富珍還表示,在她的建議下,今年4月,一個在國際健康政策框架之下的獨立評估委員會已經開始對世衛組織去年關于“甲流”處理的情況進行調查和評估。
無獨有偶,歐洲委員會議員代表大會下屬社會、衛生和家庭事務委員會4日在法國巴黎發布一份18頁報告,認定世衛組織沒有如實評估甲流威脅,疫情對策引起“廣泛且不必要”的恐慌,致使許多國家因采購疫苗等“浪費”數以百萬計美元。
國內一位專家也認為,“甲流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流感,一個新出現的流感病毒而已,但是由于相關利益專家夸大了疫情的危害程度,政府動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來防控,致使其他的流行性傳染病無暇顧及,特別是手足口病。”
世衛專家與大藥廠聯系密切
德波拉·柯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12月,在他們做關于抗生素運用的報道過程中,一位內部消息人士發來一份由羅氏制藥公司為達菲做的市場報告,其中顯示有一些重要的流感專家參加了達菲的推廣。
“我們決定跟蹤這些專家,希望能夠了解他們是為哪一些機構做咨詢服務的。結果竟然發現他們都是一些為重要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歐洲醫學機構(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和各國政府提供專家建議的重要人物。”柯恩說。
世衛組織對于流感全球大暴發的警戒之心始于1997年在香港暴發的禽流感疫情。1999年世衛組織邀請有關專家起草了《流感大流行計劃:世衛組織的角色和國家和地區計劃指南》(下稱《指南》)。
2002年10月,22位科學家,9位世衛組織秘書處成員和2位病毒學專家在日內瓦聚集一堂,為世界各國應對流感大流行制定《指南》。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卡爾·尼克森(Karl Nicholson)、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阿諾德·蒙托、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病理學家弗萊德·海頓(Fred Hayden)分別參與了《指南》中關于“流感的潛在威脅”、“疫苗培育的困難”、“抗生素運用特別指導以及抗生素儲備之需”等章節的內容制定。兩年后,《指南》公之于眾。世界各國紛紛響應,并采購儲存了大量抗生素類藥品。柯恩和卡特調查后發現,約有100億美元購置了羅氏生產的“達菲”,另有20億美元被葛蘭素史克的“樂感清”斬獲。
柯恩和卡特調查發現,上述三位專家都與制藥企業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海頓在2004年年底之前,一直接受羅氏制藥的研究贊助,他是羅氏醫藥顧問和新藥發布局的成員。尼克森也是羅氏的顧問,2001年之前一直收受羅氏高昂的顧問費,同時又以顧問身份幫助葛蘭素史克研制“樂感清”。而蒙托在給《英國醫學期刊》的郵件中對自己與羅氏的關系直言不諱。而根據葛蘭素史克的公開數據,200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蒙托從該公司獲得過演講費3000美元。
按照規定,參與世衛組織工作的專家都需簽“利益沖突聲明”,必須說明是否存在相關“利益沖突”;如果有,便會建議或者公開其“利益”所在以示監督,或者退出。
但世衛組織新聞發言人戈里格瑞·哈特爾(Gregory Hartl )卻表示,他不能100%地確認上面提到的人員是否簽有“利益沖突聲明”,是否存在“利益沖突”。
政府巨資落入藥廠腰包?
過高估計甲流威力的結果,就是各國如今面臨的“達菲”和“樂感清”以及甲流疫苗積壓的情況。
“在生產完去年的訂單之后,就沒有再生產,目前只生產季節性流感疫苗。”一家疫苗企業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甲流疫苗的接種工作也已經被叫停。
據他介紹,在今天世衛組織提供的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毒株中,含有甲型H1N1毒株,以及其他季節性流行病毒毒株。由此可以看出,甲流最終已“淪落”為季節性流感。
為了防控喧囂一時的甲流,中國政府也是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去年5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央政府拿出50億元用于防控甲流。
地方的配套資金也隨后出臺。北京市各級財政部門共安排甲型H1N1流感防控資金8億多元,河北省財政廳安排4000多萬元,廣東省財政廳安排4395萬元。
“當初政府對甲流疫苗的定價是20元一人份,共生產了1.6億人份。”上述疫苗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
據衛生部通報,截至4月13日24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累計完成批簽發795批次15154.6萬人份。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簽收疫苗11435萬人份,累計完成接種9720萬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