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身份轉換懸擱 300萬保險營銷員尷尬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游離于基本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300萬保險營銷員短期內仍無望轉正。《關于改革完善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雖然已經下發一個多月,但是其并沒有給出改制時間表,而業內對改制也沒有形成共識。

中國人壽[23.34 1.88%]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說,改制并不能解決問題,癥結在于培訓個險隊伍與提升保險營銷員的素質,保險公司不能急功近利。

一位國有壽險公司高管直言,保險營銷大軍正在快速“瓦解”,目前展業的有效保險營銷員僅為302萬的一半。“改制”并非易事,其潛臺詞是“上市保險公司的利潤將被稀釋”。

一邊是保險營銷大軍正名難、增員難,一邊是轉正帶來的成本過高,導致保險公司利潤會被“攤薄”,尚處于發展初期的保險業天平該倒向哪邊?


國壽的招數

保監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上半年,保險營銷員共實現保費收入2305.93億元,同比下降8.86%,占總保費收入的28.83%。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832.72億元,占同期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的30.64%。

而去年同期,保險營銷員共實現保費收入2525億元,同比增長38.91%,占總保費收入的42.18%。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954.39億元,占同期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的44.33%。

這意味著,個險渠道占比同比驟減了13%,較2006年這一數據的47%,更是劇降了18%。

多位壽險公司負責人包括業界人士均表示,目前在冊的302萬保險大軍中,展業人員可能僅為一半,有很多人都是掛名,并不產生效能。

或許這也是“看起來2010年上半年的302萬要比上季度末增加了9.55萬人,但人均產能卻遠不及2006年47%的渠道占比貢獻”的原因所在。

現在,極具個險渠道優勢的中國人壽也出現了保險營銷人員的負增長。

截至2010年11月,中國人壽個險渠道實現總保費1400億元;目前中國人壽銷售人力規模為73.6萬人;這個數字較去年9月的74萬代理人,減少了4000人。此外,去年的74萬代理人中,當年上半年新增2.4萬人。

“雖然保險銷售隊伍總體不是很穩,但我們這73萬都是有效的,目前實行層級管理。”一位中國人壽高層說。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表示,不同銷售隊伍策略各異,但前提是職業操守、提升代理人素質。國壽副總裁蘇恒軒的說法是,理順銷售利益分配關系,建立頗具市場競爭力、有國壽特色的銷售隊伍管理辦法。

據悉,有的中國人壽優秀營銷員已走上管理崗位,像一些分公司老總就是從營銷代理人成長起來的,而且國壽營銷團隊發展模式還將實行主管自主經營,這或許也為國壽未來的營銷體制變革埋下伏筆。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建議,國壽不妨將其一部分營銷團隊轉制為自己的保險代理公司,屆時,可將營銷團隊成員“承襲”的業績提成等轉化為代理公司的股份。

此外,目前中國人壽對保險營銷員采取制式化管理,在基本法框架下,從入職到展業共有7個步驟的流程。從說話方式、統一宣傳等逐個規范;且培訓兩個月時間后才能上崗。

不過,一位中國人壽資深代理人說,“還是希望能有‘五險一金’,可以穩定人心,也利于人員招聘。”曾有一家中小外資保險公司想將挖她走,并開出高價。如7000元底薪,條件是短時間內組建營銷團隊,但她拒絕了。因為,她深諳一些保險公司招人的慣用伎倆,許之承諾,屆時卻未必能兌現。提及中國人壽營銷員的管理制度,她說,目前尚未有實質性的變化。

爭議

保監會負責人說,大進大出的粗放保險營銷運行機制嚴重損害了保險業形象,降低人們對保險的認同度和有效需求,不利于保險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保險營銷是壽險業最主要的業務渠道,關系整個行業的平穩發展。這位負責人坦言,從現實需要來看,全面改革的時機尚不具備,短時期內尚難找到一條有效的替代渠道。“在找到有效的新型管理手段之前,保險公司仍需依托現有機制落實對保險營銷隊伍的管理和約束。”上述保監會負責人說。

上述《意見》并沒有給出時間表,而去年9月下發的《關于改革完善保險營銷體制機制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則框定了五年左右的改制過渡時間。

《征求意見稿》要求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保險營銷員隊伍多元化,如保險營銷員可以成為保險公司的銷售員工、保險中介公司的銷售員工、以保險公司為用人單位的勞務派遣公司員工,以及符合保險法規定的個人保險代理人等。

而《意見》并未框定未來對保險營銷員采取何種管理模式和機制。監管層的想法是,鼓勵各保險公司與中介機構探索新模式、新路子,逐步實現保險銷售體系專業化和職業化。

一位平安高管認為,代理人制可以優化但不應顛覆。他說,員工制未必就能解決銷售誤導的問題,相反員工制或許還會限制優秀代理人的正常流動。

“改制更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如果強制將代理人‘轉正’為正式員工,恐怕會導致行業的發展速度銳減,出現‘硬著陸’。”一位中國人壽人士解釋。因為在其看來,改制可能性最大的是“員工制”這條路,但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據透露,《意見》出來后,中國人壽曾向保監會闡明過自己的觀點,希望監管慎重推行新政;不妨進行充分的論證。“身份不是根本,當務之急是保險公司應建設一套切實可行的營銷員保障制度,分析營銷隊伍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才能結合中國國情予以解決?”

事實上,一些中型保險公司曾經試點過員工制,但無果而終。“小型保險公司可能沒問題,但其員工本身也不穩定,可能還不及國壽與代理人簽訂的合同約束性強。”一位國有保險公司人士說。

據悉,目前新華人壽正在嘗試“無責底薪”,即保險營銷員無須完成月度指標,只要考勤合格,也能獲底薪。

據上述國有保險公司人士介紹,現在的問題是,不少保險公司盲目招聘,而且新進的營銷人員不是本地人,展業成本很高,話費、公交、租房等都上漲了,保險公司又不能以誠相待,新人進來后,尚未培訓成熟就被推向市場去銷售,而且他們面對的是更為理性的客戶,受挫感很強。“反差很大,一旦受到挫折就會打退堂鼓。”他說。

一位做過調研的國有保險公司高管表示,真正做得好的營銷員,并不需要歸屬感,像有的營銷員一年保費收入四五十萬,即使轉員工,給科長職位,年收入也就七八萬。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