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外資壽險"新丁"初現生猛跡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目前在國內壽險市場上,一批外資壽險公司在更換了中方股東后,開始以“新丁”的面貌參與到競爭中來,而隨著中方新股東的到來,這些或更名,或中外方持股比例發生了變化的外資壽險公司借助其資源迅速“上位”。由廣電日生人壽更名而來的長生人壽副總經理沈逸波于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該公司中方股東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拿到了保險兼業代理資格,并且還直接為合資公司完成了一個代理銷售案例。由股東通過兼業代理資格,幫助合資壽險公司完成銷售的模式,這在國內尚不多見。

事實上,不單是長生人壽,包括交銀康聯、光大永明、華泰人壽等在內的一批在近期更換過股東,或者發生過重組的合資壽險公司在今年的表現都可謂“可圈可點”。保監會剛剛公布的前5個月保費收入情況顯示,交通銀行剛剛入主的交銀康聯保費收入為2.77億元;經重組后,光大集團持股80%的光大永明保費收入為27.41億元;同樣重組過的華泰人壽保費收入為32.88億元。而這些公司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保費收入分別為549.29萬元、4.48億元和6.93億元。在這一過程中,新進入的中方股東功不可沒。

以長生人壽為例,沈逸波稱,除去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給合資壽險公司代理業務外,長城資產也可以為長生人壽和其所投資的其他企業“牽線搭橋”。“而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長城資產和農業銀行之間的緊密關系,這對希望能夠進入一些農行優質網點的我們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沈逸波透露,農行的確對長生人壽的業務發展有一定的傾斜支持,這對長生人壽在今年的業績提供了很大的動能。與此同時,他還透露,在獲得在北京籌建分支機構的批準后,該公司下一步將開設分公司的目標鎖定在了天津。

不過面對今年中資壽險公司來勢洶洶的氣勢,合資壽險公司開始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特別是去年以來,投資型險種銷售遇冷以及“期繳替代躉繳、強化個險弱化銀保”的業務結構調整,對合資壽險公司做大保費規模產生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單一依賴銀保渠道和投資型險種的那部分合資壽險公司,受業務結構調整的影響更大;而部分堅持多元化營銷,以及主打保障型、分紅型產品的合資公司日子則會好過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