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奧巴馬的刺激計劃究竟有何成就?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濟學人》日前刊文稱,《新"新政":奧巴馬時代隱藏的變革史》作者格倫沃爾德(Michael Grunwald)指出:政府常常以與實際價值完全不成比例的價格來為一些無用的奢侈品買單,其中就包括"為擴大就業而安排的工作崗位"--早在羅斯福新政時代,人們就創造了"無效投資"一詞來描述這一概念。
這並不一定是什么壞事。在經濟困難時期,常規的消費和投資模式會陷入僵局,慷慨的政府開支有時候可能是打破需求下滑、失業率上升這個惡性循環的唯一途徑。很矛盾的是,現金價值有時候奢侈得難以承受。將凱恩斯的觀點簡單概括一下:甚至連把錢放在瓶子里埋起來都是有意義的--這樣礦工就能把這筆錢挖出來,從而用於流通;於是礦工本人、礦工鶴嘴鎬和工裝褲的供應商、以及向這些供應商銷售食物和材料的人都可以依次從這種流通中獲益。格倫沃爾德這本新書介紹的可能是史上最大的一筆無效投資,以及這筆投資前后的政治背景。
奧巴馬(Barack Obama)於2009年1月上任后的一個月內通過了787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這筆資金約占美國 GDP 的4%。而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在羅斯福的"新政"年間,最大的一筆刺激方案也只占當時 GDP 的約1.5%。奧巴馬法案的正式名稱為《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它的規模越來越大了。在2008年11月大選前的幾個月,美國經濟幾乎直線下滑。衰退的嚴重性讓各位候選人感到吃驚,但奧巴馬在當選以前很早就意識到了他將面臨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嚴重的危機。
格倫沃爾德的這本書做了細致入微的研究,讓人們對當年選舉前、特別是在漫長的過渡時期中的奧巴馬團隊先進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在2008年最後一個季度,布什時代最後的三個月里,美國經濟萎縮了8.9%,令人驚訝。截至2009年早期,失業人數達到每月80萬人。政府也加大了應對政策的力度。早在奧巴馬就職日之前,預估價值為3000億美元的早期計劃就提高到了約8000億美元。格倫沃爾德表明,甚至連這個數目都大大低於奧巴馬經濟學家的預期。
盡管共和黨的這種態度可能有些憤世嫉俗了,但它在政治上是說得通的。如果刺激成功了,奧巴馬將得到各方的贊揚;如果刺激失敗了,共和黨人會表示他們可是一直都支援穩健的財政方針的。自從那時起,美國經濟一直衰弱無力,頑固地拒絕增長。許多共和黨經濟學家同意,如果沒有奧巴馬的刺激計劃,情況將變得更糟。但問題在於該計劃的成效並不是十分顯著。於是,共和黨在中期選舉投票中獲勝了;而奧巴馬力爭連任,得票率卻低的可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