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央行“量化緊縮”PK美聯儲“量化寬鬆”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應對因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松而帶來的日益升溫的通脹和資產泡沫威脅。以此向市場宣示中國當局控制通貨膨脹的決心。

中國人民銀行于北京時間10日晚間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我國2010年以來對主要商業銀行準備金率的第五次上調。央行10月11日曾通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招商、民生兩家股份制銀行,提高上述幾家銀行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此次上調之后,相關銀行準備金率達到18%的歷史高位,粗略估算,可一次性凍結銀行體系流動性三、四千億元。


由于近期以來,美聯儲重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誘發了國際資金大量進入新興市場的沖動。各國貨幣當局均對美聯儲QE2這一政策表示擔憂,認為其將進一步加大全球流動性泛濫格局,加大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壓力和資產泡沫。與此同時,當前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壓力也在中國凝聚,這些因素促使中國央行在一個月內使出既加息又上調準備金率的貨幣政策組合拳。更以此向市場宣示中國當局控制通貨膨脹的決心。

分析人士認為:10月中旬央行采取了差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更多旨在遏制個別銀行信貸的過快增長。而這次全面提高存款類金融機構準備金率,說明央行判斷社會整體貨幣流通量已經偏多,已經有必要通過全面提高準備金率來控制市場流動性總量的增長。在美國二次量化寬松以及國內貨幣超發的情況下,極易推升資產泡沫。各國貨幣當局管理層必須發出“收縮”信號,以防更多熱錢流入國內。

國內媒體稱,此番央行普遍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明確了貨幣政策趨于收緊的信號。年內存款準備金率還存在上調空間,并且仍有繼續加息的可能。

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31種受監測產品中有近80%的產品價格上漲。而據商務部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11月份的第一周蔬菜價格就上漲了4.9%。交通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機構均預測,10月份CPI將突破4%,而全年物價上漲幅度很可能突破3%的通貨膨脹控制目標。

國家統計局11日剛剛公布10月份宏觀經濟運行數據,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上月擴大了0.8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長5.0 %,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

就在美聯儲開始醞釀再次啟動量化寬松政策之前的幾個月時間里,市場基于對美元資產貶值的擔憂,投資者就已經開始向新興市場輸送流動性。

經濟學家的擔心已經得到驗證。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發布的市場展望報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新興市場重新迎來了資本流入。今年7月至9月初,新興市場債券市場累計流入資本87億美元。截至9月初,新興市場今年共流入資本393億美元。在本輪資本流入浪潮中,亞洲依然是最主要的資本流入地區,導致亞洲多國貨幣大幅升值。今年7月至9月初,韓元、菲律賓比索和泰銖兌美元匯率均出現5%以上的升值,馬來西亞林吉特升值幅度超過4%,印度和印尼等國貨幣也呈小幅漲勢。

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日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資金總額已經超過了600億美元,流入債券基金的資金總額則已經超過了460億美元,均有可能創下自1995年開始追蹤這些數據以來的年度最高紀錄。

高盛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流入新興經濟體的國際游資在速度和規模上均超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其中,亞洲國家吸引的國際游資數額最多。今年上半年進入新興經濟體的國際游資有78.6%都流向亞洲國家。

中國央行日前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流動性壓力也提出警示:受復蘇不確定因素影響,各經濟體政策退出較為謹慎,隨著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發達經濟體開始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全球流動性和貨幣條件仍將寬松。

對于當前全球貨幣政策的格局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應該再合適不過了。“量化緊縮”PK“量化寬松” 。一邊是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不遺余力地采取量化寬松甚至是“二次量化寬松“政策來刺激經濟、拉動就業和出口,另一邊則是增長前景更穩健的諸多新興經濟體使出渾身解數,以應對因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松而帶來的日益升溫的通脹和資產泡沫威脅。“貨幣戰爭”的硝煙氣息越來越濃。美元貶值“泄洪”“水淹”新興市場的勢頭越來越明顯。

作為全球貨幣體系的“錨貨幣”,美元是引發“貨幣戰爭”的根源。美元貶值將導致其他國家的貨幣被動升值,導致這些國家的央行出手干預匯率。從美國的角度說,釋放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信號好處多多,比如安撫選民對經濟的不滿,比如壓低美元、刺激出口,比如推高資產價格,從而創造財富效應來刺激消費。但在美國之外,特別是新興市場,美國的寬松政策卻帶來了大麻煩:熱錢、大宗商品價格瘋漲、貨幣升值等等。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元有時貶值,有時升值。從2008年9月至去年3月,美元持續升值,吸引國際資本回流救助美國經濟。在危機最危險的關頭過去后,美元從去年3月開始持續貶值,目的在于刺激出口、推動經濟復蘇。去年底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美元才開始相對走強。今年8月歐債危機明顯緩解后,美元又重新走回到貶值的軌道上。回望美元歷程,或貶、或升,但無一不符合美國經濟的利益。

此前,就在美聯儲旨在探討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議息會議召開當天,印度和澳大利亞兩家央行雙雙宣布加息,已按兵不動五個月之久的澳大利亞央行宣布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25基點,至4.75%。澳當局要傳遞的信息很明確:對抗通脹。隨后,印度央行宣布今年以來的第六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25基點,至6.25%。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全球貨幣政策“兩極分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大量廉價資本涌入新興市場和高風險資產,這給新興經濟體的政策調控帶來了很大難度。兩家銀行并不尋常的加息舉動,凸顯了決策者對于通脹壓力的警覺。

匯豐控股分析團隊的報告指出,要抵御發達經濟體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威脅,新興經濟體的最佳選擇是實施資本管制,加息未必是有效的“藥方”。匯豐認為,面對發達經濟體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新興經濟體不得不采取“量化緊縮”,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佳途徑就是資本
管制,后者也是IMF的建議。除此之外,不管是加息、本幣升值還是信貸控制,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如果調整利率,將不可避免帶來資本
的快速流入或流出,而且可能給本幣帶來巨大升值壓力。而調整匯率則會直接引發更多資本流入。

(岳俊苗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