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解讀北京"治堵"方略

鉅亨網新聞中心


備受關注的《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推進首都交通科學發展加大力度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于13日正式對外公布,并開始征求民意。

為緩解擁堵,北京可能在必要時再度實施重點交通擁堵路段、高峰時段機動車單雙號行駛措施,并適時征收擁堵費。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就具體治堵方案采訪了相關專家。

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

《北京日報》稱,北京50%左右的居住和公建項目聚集在中心城,職住分離現象較為嚴重,帶來巨大交通壓力。同時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度增長、高強度使用,堪稱世界城市之最。


或鑒于此,上述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全面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量,加快重點新城建設,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導師歐國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條措施或許意味著北京中心城區以后將少審批新建項目。

“北京中心城承擔的功能過多,建設密度和強度也比較大,導致城市交通壓力大,應該通過把中心城功能分散到中心城以外的其他地區,合理調整城市布局,從‘單中心’格局向‘多中心’格局發展,達到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目的。”

歐國立同時表示,此舉在總體上不會對北京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他強調了“中心城”幾個字,認為只是把中心城負擔不了的功能和產業轉移至新區域,有利于城區協調發展。

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達到50%

除了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量,上述征求意見稿還提到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達到50%。包括打通400公里微循環路,兩條新地鐵2011年開通,新增150公里專用道,城增5萬個公共停車位、20萬個基本停車位,試運營200余個自行車租賃點等措施。

北京工業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博士生導師陳艷艷表示,這是政府從規劃層面控制中心城開發強度,可通過譬如降低建筑容積率等手段進行,在交通壓力較大區域施行效果較為明顯。

陳艷艷解釋說,“微循環”系統是指人們在短距離出行時有可供選擇的出行工具。“微循環”相當于人體的毛細血管,在人們全過程出行途中,高低等級的道路系統都參與作用,所以暢通的“毛細血管”和“大動脈”對便利出行缺一不可。

經濟杠桿治理擁堵

上述征求意見稿中較為引人關注的舉措還包括利用經濟杠桿治理交通擁堵。

早在今年4月19日,北京市政府公布的緩解北京市區交通擁堵第七階段工作方案,就首次引入了價格杠桿——對13個重點區域實施停車收費調整方案。歐國立表示,這次停車費的調整普及面更為廣泛,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私家車出行的成本,讓人們在選擇出行方式上多了一些考量,更為審慎。

但在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如何擇機實施?

陳艷艷表示,這是一個社會、技術和經濟多方面博弈的問題,不能魯莽施行。她說,在有效性上首先要考慮到收取擁堵費的范圍該怎么劃分,若范圍過小便會對區域外的路網造成壓力,同時還應考慮到對區域內居民出行所造成的影響。

“擁堵費區域設在什么地方,設多大,這些都是問題。”陳艷艷表示,另一方面,擁堵費的收取還受到技術層面的限制。例如車輛身份識別技術、監測設備、支付手段等是否成熟,都會影響到擁堵費的收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