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號公報衝擊 信評:資產品質好轉 整體銀行應可自行吸收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34號公報上路,銀行恐因增提呆帳吞噬獲利?對此,中華信評認為,金管會的試算根據依2009年底時的資產負債表情況,但現在銀行業資產品質已好轉,預期台灣整體銀行業應可吸收此會計準則改變所帶來的影響。
金管會12日時表示,隨著財務會計準則第34號公報第 3 次修訂案即將在2011年正式實施,因此根據台灣銀行業者依2009年底時的資產負債表情況試算,預估台灣銀行業必須增提的備抵呆帳準備總額達新台幣300億元。
金管會的試算結果,引發「吃掉」銀行業今年獲利的隱憂,中華信評卻表示,該信評已經在其對台灣銀行業的評估中,將此一會計準則的變更所可能造成的影響納入考量,並預計台灣整體銀行業應可吸收此一會計準則改變所帶來的影響。
中華信評分析,根據金管會發布的試算結果,預估台灣銀行業可能必須增提的呆帳準備約占整體銀行體系總資產的0.1%。
中華信評進一步表示,該信評針對34號公報的影響也做了評估,據其評估,已將銀行業者在整個信用循環期間所可能產生的壞帳損失,以及其餘未被列計為列報逾期放款計算的品質不佳放款列入考量,因此該增提準備之必要性已在中華信評預期範圍內。
中華信評認為,台灣銀行業的核心獲利將足以吸收該項可能增提之準備,且其對銀行業整體資本水準造成的衝擊將十分有限。不過,中華信評指出,台灣銀行業2009年的資產報酬率為0.28%;預期未來 2 年內,台灣銀行業的資產報酬率仍將維持在此差強人意的水準。
中華信評表示,增提準備金對於個別銀行造成的影響程度不一,過去幾年來信用品質較差的銀行,其獲利及資本水準將會因此而面臨較大的壓力。
此次會計準則的改變,將不會改變中華信評對於台灣銀行業整體資產品質的看法。隨著全球經濟景氣的逐漸復甦,中華信評預期,台灣銀行業的資產品質可望維持允當。
此外,2010年6月底,台灣銀行業的列報逾期放款比及備抵呆帳覆蓋率各為0.91%及113.38%。中華信評認為,34號公報上路後,此一增提準備將可為銀行業未來可能產生的授信損失提供額外的緩衝,並略微提升備抵呆帳覆蓋率,儘管在將其餘品質不佳放款納入計算下,其提升的幅度並不明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