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舉債及量化寬鬆並不邪惡 美股可能重演1935年的飆漲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1935 年,美國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爭論著政府對經濟扮演的角色、赤字開支的問題、總統對企業的態度。然後貓王誕生了,爾後股市飆漲 48%。

美國的商業刊物刊出了舉個當局者的錯誤,其中包括:優柔寡斷的貨幣政策、政府的手伸進企業的每個角落、一群雜七雜八的業餘經濟評論員、政府迫害金融市場、政府快速施行社會安全措施使得人們更不安、政府不斷打擊企業聲譽。


信不信由你,上述指控罵的並不是現在的歐巴馬政府,而是 1935 年《華爾街雜誌》(Magazine of Wall Street) 對羅斯福的批評。

《BusinessWeek》報導,在 1936 年總統大選前,共和黨員不願與羅斯福合作,而蕭條後的 1933 年 54% 美股漲勢也已過了好一段時間。許多企業領袖認為羅斯福將逐步踏入社會主義。而政府舉債措施亦不受歡迎。

《華爾街雜誌》的編輯指出:「政府舉債越深,則私人資本越不願投入正常的長期雇員。」  

1935 年的美國,與今日竟有如此程度的神似。投資人於 1935 年享受到美股的強勁漲勢,漲幅達到 48%。大蕭條雖仍在持續,且失業率仍維持高點,但是兩者的前景看來皆改善。

看來那時的投資人,與《華爾街雜誌》編輯觀點大不相同,對政府與企業間的拉扯不甚關心。一個清醒的美國民眾無論新政有無施行,都打從心底認為一個正常且自然的復甦會發生。

歷史不會自我重複,但能夠提供許多有趣的教訓。其一是若投資人少聽華爾街及國會的悲觀論調,多關注企業的現金流及營收,將能夠獲利。

其二是,若小心翼翼太久則風險將升溫。1935 年時殖利率掉到低點,而投資人很快將投資的焦點轉向股市。

那麼同樣的事情會發生 在2010 年嗎?股市今年以來大致維持平盤,S&P 500 指數漲幅僅在 1.8%。漲勢何時到來的時間點仍不確定,消息面方面仍是多空紛呈。

在美企觸角廣深全球的情況下,美國經濟仍在擴張,雖然速度緩慢了些。企業間的併購活動也正上揚,今年以來金額達 5000 億美元。同時間,評級機構標普報告指出,S&P 500 企業中有 176 家企業股息增加,僅 3 家下降,去年該數據則為 157 家增加、78 家減少。

從 1935 年習得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舉債以及量化寬鬆,其實不如批評者所述那般邪惡,至少在需求仍疲弱、失業率仍高的當下是如此。美國股票與經濟在 1937 年時皆放緩的原因,即出自羅斯福總統厲行儉約,聯準會也開始緊縮貨幣政策。

不過從現況看來,投資人能夠鬆一口氣。歐巴馬政府及敵對的共和黨員競相推出對勞工及企業的減稅計畫。而聯準會主席伯南克也清楚表示,在失業率仍高達 9.6% 的情況下,央行並無意願緊縮貨幣政策。

很有可能的是,1935 年的股市飆漲將重演。

文章標籤

美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