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夢不再 衛報:經濟再平衡有助解決危機 然意識型態紛爭是最大阻撓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短暫的經濟漲潮期間,高起的浪濤承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夢;現在,美夢隨著潮落跟著蒸發殆盡。《衛報》報導,2008 年、2009 年丟飯碗的美國人在 2011 年前花光存款,落得一貧如洗,失業補助已經乾涸。新聞頭條寫著職缺數字增加,但是速度不及勞動市場人口,意味 50 歲左右的中年人再次就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原先以為最糟不過失業幾個月,現在美國中年人驚覺,其實他們被迫提早退休;剛從大學畢業,揹負百萬學貸的社會新鮮人,滿懷希望與熱情尋覓工作,還未能夠施展抱負已因處處碰壁而悄然腐朽。寄居朋友或親戚居所的人無家可歸;房市興盛時期買下的房屋現在不是乏人問津,就是賤價出售。700 萬美國家庭流離失所。
歐洲同樣在最近撕開過去十年絢爛經濟的表面,黑暗瘡疤至此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希臘債務餘波盪漾,西班牙失業率從經濟衰退開始高攀現在已經逼近 20%,而且還有往上飆升的趨勢;最不可思議的,歐元滅亡的夢魘竟然可能成真。
今年的景況更為灰濛。當然,美國或許能夠解開政治僵局,採取經濟刺激措施,控制失業率至 6% 或 7%。不過歐洲將會明瞭光靠緊縮政策無法治本,緊縮反而只會加劇經濟萎縮。失去成長動能,債務危機、歐元危機只會更加惡化。2007 年開始房市泡沫引發的崩潰危機以及隨後的經濟衰退將會繼續。
在衰敗頹靡的 2008 年、2009 年大放異彩的幾大主要新興市場這次或也無法倖免。巴西經濟成長停滯,拉丁美洲焦慮萬分。
同時,氣候變遷以及其他環境威脅,以及全球多數國家不平等的鴻溝深化,種種老生常談的問題都還未獲得有效解決。有些甚至變得更加嚴重,譬如高失業率壓低薪資、增加貧困。
好消息是,處理這些長期問題的過程中,有助短期問題的解決。針對全球暖化的改善增資,調整經濟型態,有助刺激經濟活動、成長以及創造就業;提高累進稅率,上層、中產與下層階級的收入再分配,進而刺激總體需求,同時達成降低不公、增加就業的雙重目標。針對上層階級徵收更高的稅賦,得以支應公共投資的財源,並且提供包括失業族群在內的中下階層不無小補的社福保障。
在不擴大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光是透過這種增加稅收和支出的「平衡預算」舉措,甚至也能達成降低失業、增加生產的任務。不過,令人擔憂的是歐美的政治氛圍與意識形態,尤其要求美國採行上述措施簡直難如登天。固定赤字將會扼殺社福支出,擴大貧富差距。同時,供給面經濟學(雷根經濟學)的強大支持力量也會全面阻擋增加上層階級稅收的政策。
危機爆發以前,經濟力量曾經「再平衡」,亞洲占據全球 GDP 的數字曾從高達 50% 一度劇跌到 10% 以下。相較亞洲與新興市場對經濟成長的務實承諾,在西方由意識型態與既得利益所驅使的錯誤政策,幾乎等同擺明「拒絕成長」。
因此,全球經濟可能加速「再平衡」的腳步,而這幾乎注定引發政治緊張情勢。伴隨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倘若緊繃並未在未來 12 個月內浮現,就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