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試點起步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原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整體改制而成的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6日舉行成立暨揭牌儀式,正式啟動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試點。公司注冊資本251億元,財政部作為獨家發起人持有其100%的股份,不過財政部僅是暫時獨攬,接下來信達股份將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并擇機上市。
這一改制方案與此前傳聞中的多個改制版本有較大差異,不過剛由原信達公司總裁晉升為信達股份董事長的田國立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實際上改制基本上一直是遵循現行方案的思路,即由財政部獨家發起設立股份公司,改制的這第一步類似當年的中國人壽。
2003年6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組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并獨家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而財政部持有集團公司100%的股份,也即實際上財政部為股份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當年12月,中國人壽股份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成為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信達股份也擬適時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擇機在境內外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田國立說,年內會開展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工作,但年內能否完成則不一定,要看議價的過程和時況,短期內信達也不大可能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試點單位,信達股份的成立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包括財政部、銀監會、國家工商總局等多部門領導出席了信達股份成立暨揭牌儀式并發表了講話。而作為信達曾經的“母體”,且公開表態過有興趣入股信達的建行,則以董事長郭樹清和行長張建國雙雙出席的重量級陣容表達了對信達股份的重視或者“興趣”。
此前傳聞中的信達改制的一個版本即是,建行將出資237億元購入信達約49%的股份,而財政部控股51%,但信達最后邁出的改制第一步則與建行無關。
對于信達是否會優先考慮引入建行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問題,田國立也未給予媒體明確的答復,只稱,信達肯定會引入大型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但引入誰還要看現行政策,而選擇戰投的標準之一則是,要看能否對信達今后各項業務提供經營上的便利。
據信達稱,改制后的信達股份將繼續以不良資產處置經營為主業,立志成為以金融服務和資產管理為發展重點的綜合化、國際化的金融集團。如果以不良資產處置作為主業,那么曾經的“母體”建行自然為信達戰投的理想對象之一。
但也一直有質疑,商業化轉型之后的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會淡化“不良資產處置”這一主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即質疑:“仍以此為主業能給股東創造多少利潤?”
但田國立則稱,不良資產處置在整個公司本身就是盈利空間很大的業務,且信達做了十幾年,路子越走越寬,改制后,信達還是會以此為主業。
信達股份的前身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十多年來,信達先后接收了國開行、建行、中行、工行、交行等10多家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且在做好不良資產處置回收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不良資產處置經營和托管重組為主業,證券、基金、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業務平臺協同運作的多元化經營格局。正是這一多元化經營格局,致使市場質疑轉型后的信達是否還能堅持現行主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