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農產品全線上漲 “豬周期”增壓CPI

鉅亨網新聞中心


豬肉價格結束3個半月的下跌,止跌回升。但與此同時,蔬菜,粳米等農產品也全線回升。中國CPI走勢具有明顯的“豬周期”特征,豬價漲,則CPI漲,豬價跌,則CPI跌。此時豬肉價格重回上漲通道,CPI的壓力不小。

中新社援引國際金融報4月22日的報道稱,連續3個半月的豬肉下跌周期已經結束,而就在豬肉價格穩中回升時,蔬菜,粳米等農產品也全線回升,CPI壓力隨之加劇。就在決策層全力防守“3%”CPI底線時,國內上市公司看不上眼的農產品市場,卻成了外資大鱷眼中的“香餑餑”,國際資本不斷涌向國內農產品市場。

豬肉價結束3個半月下跌

豬無半年貴,相反,豬也無半年“賤”。數據顯示,連續3個半月的豬肉下跌周期已經結束。


據商務部監測,截至4月18日,全國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生豬收購價格平均為9.85元/公斤,比上周上漲0.6%。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豬肉批發價格平均為14.58元/公斤,比上周上漲0.2%。

據了解,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國內生豬及豬肉價格持續下跌,豬糧比價持續走低,導致養豬戶虧損,部分養豬戶已經縮減了養殖規模,甚至退出。商務部表示,目前每出欄一頭肉豬約虧損150—200元,生豬存欄量仍處于較高水平。截至4月7日,用來衡量養豬利潤的豬糧比價已下降到5∶1,低于6∶1的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

對此,繼4月13日商務部啟動收儲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后,4月20日,商務部再次以公開競價方式收儲今年第二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業內人士表示,商務部此舉一是力促全國生豬價格整體回升,將豬價比提升至合理區間;二是今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下跌,使不少養殖戶虧損慘重,兩周內中央兩次啟動收儲,足見短期內對豬價止跌回升的強烈信心。

“豬周期”加劇CPI壓力

豬賤傷農,但提高豬肉價,CPI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我國CPI走勢具有明顯的“豬周期”特征,豬價漲,則CPI漲,豬價跌,則CPI跌。這主要是由于CPI主要統計了八類商品的價格變動,其中食品在CPI中的權重為33.2%,而豬肉價格又占據了食品非常重要的比重。本來豬肉價格持續走低,有利通脹預期適當降溫。但此時重回上漲通道,CPI的壓力不小。

而就在豬肉價格穩中回升時,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4月21日,該系統監測下的13種蔬菜價格全部上漲。另外,西部大旱讓很多土地減產甚至絕產,對于當地糧食的供應產生了極大困難,因此也誘發了部分地區米價的上漲。

江蘇省農科院水稻育種室張鳳鳴表示,目前農民對手中余糧銷售還持觀望態度,等待價格上漲,加上西南大旱一些大米收購后直接運往南方,導致大米的供應量不是特別充足。加上年后學校、食堂、工地等大米的需求量比較大,這些因素綜合導致大米價格上漲。

豬肉上漲,蔬菜上漲,米價上漲,有專家表示,農產品全線上漲的局面將逐漸成形,到時3%的CPI防守線將被輕松跨過。

農產品背后的金融大鱷

與大蒜、辣椒等農產品價格上漲一樣,此次農產品市場背后也“活躍”著一些國際游資。

近年來,國際金融大鱷頻頻關顧農產品市場,百仕通賣菜,高盛收豬,軟銀喝奶,這些農產品市場上的一系列股權并購大戰,可見外資對國內農產品市場的“重視”程度。

但一番比對,記者發現,機構每次進出農產品市場,與農產品價格都有相應的漲跌。比如,高盛陸續收購雨潤和雙匯發展股權之后,國內豬肉市場價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漲勢,豬肉價格最高漲至每公斤36元。而在高盛減持雙匯發展股權之后,國內豬肉價格一路走低,如今每公斤豬肉價格在16元附近徘徊。豬價的漲跌與高盛的進退如此吻合,是不是太巧合了?

據內業人士透露,國際投機商一般通過地方政府,打通資金進出渠道,然后制造“信息陷阱”,形成“集體喊漲”態勢,最后達到對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目的。不少游資借著地方“招商引資項目”進入中國內地,然后進入有關農產品實施壟斷性炒作。

(李云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