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如何挖走最后一桶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歷經二十年磨難的中國股民如何能擺脫戰戰栗栗的股市生活,而充滿坐享交易成果的喜悅呢?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說的就是找到了好的投資渠道就像登上金山,反之財富就會像土山一樣崩塌。在股市賺錢難度日益提高的年代,鼓勵套利交易應該是時候了。
股票交易不如期貨套利交易安全
股民想要挖到市場最后一桶金,應該從期貨套利交易開始。股市其實風險是很大的,逢低買進一只股票明天也許會有更低的價位出現。套牢之后,很多股民會自然選擇長期捂股等待救援解套,忽視了大量的機會成本。可嘆的是很少有股民將此視為風險。這也是由股票本身的“持有無期限”的特性造成的思維惰性所致。老八股年代,只要買進股票那就等于買進金礦,沒有人會想到風險是什么,期貨又是什么。
期貨套利是與大資金、價位大波動不相關的交易方式,根本不怕市場的劇烈震蕩。期貨套利交易的波動率通常小于期市和股市,這是因為套利是基于兩個價格之間的差價,而單邊的期貨以及股票交易一般都是基于基本面的分析。商品的供求關系改變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都是單邊交易者所不能確定的風險,而恰恰這點是套利交易者無需擔心的。
套利交易可以預見盈虧區間和預測行情
在期貨交易中,只有套利交易的風險是有限的。在歷史數據面前,套利交易者可以估算出所要承擔的最大風險。也就是說可以在歷史的差價軌跡所形成的箱體內,找出可以下單的位置。這些位置是以歷史規律為擔保的,有著極大的賺錢概率。然而這并不是單邊的期貨交易者以及股票交易者的贏錢位置和概率。因為一種商品或者一只股票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所形成的箱體,并不能取代另一時間段的箱體,這也就是股民很難判斷所謂的突破箱體的時間。
舉一個普通例子,某天3月到期的黃金期貨價格247.50元和4月到期的245.00元之間的差價是2.50元。從歷史上看,每年的3月到期的和4月到期的價格之間的差價大致在-3.00元到3.00元之間的箱體內波動(舉例而已)。而單獨的3月到期黃金期貨價格則可能是從230元漲到247元,或者從260元跌到247元。股票價格更是不可捉摸,什么股改、收購等等都能影響股價走勢。
說到漲跌停板,股民其實是很畏懼的,因為跌停了逃不掉,漲停了買不進;同樣單邊的期貨交易者也有這個擔心。可是套利交易的,在同一商品上兼有多頭和空頭兩個角色的,對沖交易的特性,正好阻止了因為漲跌停板而導致的損失進一步擴大,使得在漲跌停的時候,賬戶資金也不會出現巨大波動。即便是漲跌停板崩潰之后,價差的走勢背道而馳,那由此造成的損失也是遠遠小于單邊交易。這是很令人放心的狀況。
期貨價格和股票價格的波動率都是很大的,也是不容易被預測的。“見頂不見頂,見底不見底”是常見現象。而套利交易不是預測單個商品或股票的價格走勢,而是預測兩個商品或者兩個相似股票價格之間的差價會怎么變化。預測3月份的金價和4月份的價差,比單獨預測3月份的金價的漲跌幅要容易很多。同樣預測山東黃金和中金黃金兩只股票的價差,比單獨預測山東黃金股票的價格走勢,應該容易一些。兩個價格之差不用考慮什么基本面的變化,僅僅考慮兩個價格的各自變化快慢就足夠了。這些快慢的差別就是套利交易者需要捕捉的目標。
套利交易的不足之處
凡事皆有兩面性,套利交易自然不例外。套利交易因為限制了交易中的諸多風險,因此收益肯定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很多人做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都要去吃大蛋糕。短期看,套利的確是蠅頭小利,這主要是看得上眼的套利機會不多見。這個機會的出現和我國的金融市場建設有密切關系。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市場越成熟,投資者就越理性,套利機會也就越少。好在往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股市和期市的套利機會還是會蠻多的,肯定會多于單邊大幅漲跌的機會。
套利交易雖然風險有限,但還是有的。譬如短時期內差價會嚴重偏離正常幅度,套利者如果用博傻的心態去參與,難免會蒙受冒進帶來的損失。而如果堅持原來的套利思路,相信差價終究會回到箱體內的話,那么本人以為掌握了規律,也就得到了因規律而產生的結果。很多套利者的最終失敗,相信是倒在了時間因素上,因為回天的時間不夠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