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私募:利用交易制度套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慣性思維里,股市中的盈利模式就是買賣股票。股票漲了就掙錢,股票賠了就虧錢。但實際上,仍然有其他的盈利方式。
今年初,第六屆朝陽永續·同信證券中國私募基金風云榜在上海舉辦,很多在過去一年表現出色的陽光私募參加了這次盛典。《大眾證券報》記者在現場與很多私募精英進行了交流,最深刻的印象是:陽光私募更靈活,他們敢于嘗試新的盈利模式,并能真的從中獲益。瑞安思考投資總經理岳志斌和陜西創贏投資董事長崔軍就是創新者中的佼佼者。
瑞安思考岳志斌:從大宗交易中牟利
在過去的一年里,瑞安思考的業績引人注目。2010年5月底成立的“思考1號”截至今年1月13日已經上漲了18.36%,去年全年的漲幅是14.18%。很明顯,在去年大幅下跌的背景下,這樣的業績彌足珍貴。岳志斌是怎樣做到的呢?
“我們是在大宗交易中做套利的。”岳志斌告訴記者。
大宗交易(block trading)又稱為大宗買賣,針對的是一筆數額較大的證券買賣。買賣雙方經過協議達成一致,按照協商好的價格進行交易。根據深滬兩市交易所在大宗交易上的規定,必須是50萬股或300萬元以上的交易才有資格進行大宗交易。成交價格方面,有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由買賣雙方在該證券當日漲跌幅價格限制范圍內確定;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由買賣雙方在前收盤價的上下30%或當日已成交的最高、最低價之間自行協商確定。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大宗交易制度,不過這一制度讓人們熟知是在股改之后。全流通時代的大小非解禁時,常常是通過大宗交易來進行。而岳志斌發現,大宗交易市場存在套利的機會。具體的套利方程式,岳志斌當然不會肯說,不過原理記者倒是可以通過和他的對話揣摩出一些。
岳志斌的套利方式,就是在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市場之間倒差價。從大小非手上接來股票,然后迅速在二級市場上賣出,博取兩個市場之間的價差。大宗交易的特點,就是可以議價,大家商量出一個價格來進行交易。岳志斌的工作,就是估算出這樣一批股票,短期內他能在二級市場上賣到多少錢,然后看一看大小非們的報價是否能讓他有利可圖。有的時候,他還會和大小非們講一講價錢,砍一砍價,讓自己的成本更低。很明顯,在并不精通二級市場的大小非面前,岳志斌似乎更有定價權一些。
對岳志斌來說,他不用過于擔心大盤的走勢,也不用太擔心股票的漲跌,他只關心股票短期內的交易熱度、定價區間和出手難易度。“只要不出現特別明顯的單邊走勢,我們一般都是能賺錢的。”他說。“我們的凈值是走得很穩的,大盤漲也好跌也好,跟我們關系不大,就算凈值有波動,往往也只是波動一兩分錢。”當然,這其中也需要交易技巧,但這也屬于他保密不肯說的范疇。
“我們賺的是制度的錢,創新產品賺取的利潤點是制度預留的,就看你伸不伸手去拿而已。”岳志斌說。“我們接下來還準備發一些產品豐富我們的產品線,但重點還是在大宗交易這里。我希望以后人家一說大宗交易,就能想到我們瑞安思考的名字。”
創贏投資崔軍:我們通過股指期貨做對沖
“我們通過股指期貨來做對沖股票,獲取穩定的收益。大盤下跌,我們一樣賺錢。”陜西創贏投資董事長崔軍這樣對記者說。根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崔軍管理的“創贏2號”去年收益達到了48.51%,勇奪創新類私募產品冠軍。
崔軍的秘訣,就是利用股指期貨來對沖。大盤下跌時,他們做空股指期貨以保證盈利,大盤上漲時,他們再度反手做多期指,獲得更多的利潤。
“創贏2號資產配置包括70%的股票倉位和14%的股指期貨倉位。另外,我們預留14%的資金作股指期貨保證金,剩下的資金作為機動資金應不時之需。”崔軍告訴記者。他解釋說,目前股指期貨有5倍的杠桿,因此14%的期貨倉位就可以對沖70%的股票倉位。“我不需要保證我選的股票一定上漲,我只需要保證,我的股票比大盤走得好。大盤下跌時,我有股指期貨做對沖,只要我的股票比大盤強,我就是掙錢的。比如說,大盤跌了10%,我的股票跌了3%,由于我的股指期貨倉位已經對沖了大盤10%的下跌,而我的股票強于大盤7%,那么這7%就是我賺到的。”
“等到大盤反彈的時候,我還可以反手做多股指期貨,讓利潤奔跑起來,獲得更高的收益。”崔軍接著說。在期貨操作上,崔軍運用各種方法來回避風險,比如說在近月合約和遠月合約之前對鎖,有一系列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較為復雜的操作手段。另一方面,確保自己的股票能強于大盤,是他對沖策略的關鍵,他在這上面下的功夫很大。
“今年股指有望在2100-2900點間運行,但個股的分化比較嚴重,低估值股票有望迎來一波上升行情,而高估值股票空間不大,甚至會繼續下跌。因此,今年我們的策略依然是做多低估值股票,再通過股指期貨對沖就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崔軍說。至于哪些行業屬于低估值的股票,崔軍表示仍然看好金融尤其是銀行股。他認為,中國的銀行業利差全世界最高,部分銀行小額信貸利息達到15%以上,而且風險較小,銀行業想不掙錢都難。
崔軍利用股指期貨對沖獲利頗豐,而公募基金卻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4月21日,證監會就下發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盡管政策很早出臺,但基金公司在這方面的動作卻很少。2010年7月南方小康發行,是國內首只在法律文件中明確約定了投資股指期貨的基金;2011年3月發行的國泰保本混合基金在基金投資范圍中也明確規定了可投股指期貨的條款;之后就是大摩華鑫的因子精選策略股票型基金。但記者從這三基金公司了解到,目前這三只基金產品都未真正投資股指期貨。國泰基金方面表示,只有當保本混合基金的安全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開展股指期貨的投資,大摩華鑫基金則表示,公募基金在股指期貨方面的投資業務細則尚未出臺,所以尚未真正開始投資。崔軍的做法,值得公募基金們借鑒。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