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美國食王"吞下"英國糖果"

鉅亨網新聞中心


1月19日,一起巨型兼并案驚動了世界。美國卡夫食品公司與英國吉百利公司終于達成協議,前者以195億美元收購后者,世界第二大糖果公司成為世界第二大食品公司的一部分。“美國食王”吞下了“英國糖果”,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是一次國際企業的大手筆兼并。根據雙方協議,收購以現金加換股的方式進行。吉百利每股價格為850便士(合14美元),其中500便士以現金方式支付,其余為卡夫的股票。卡夫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伊瑞恩·羅森菲爾德宣稱,這起交易將使卡夫成為“糖果、餅干、規模、創新機會的世界領導者”。

兩巨頭的“前生今世”

卡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創始人詹姆斯·卡夫在芝加哥最早以上門推銷奶酪起家,通過100多年的發展,卡夫成為美國最大的食品和飲料企業、世界第二大食品公司。


與卡夫相比,吉百利的歷史更牛。1824年,約翰·吉百利在英國伯明翰銷售茶葉和咖啡,并在短短的幾年中將可可和巧克力變為公司的主導產品。吉百利是英國最有名的糖果公司。卡夫和吉百利的年輪加起來近300歲,豐厚的資歷、超凡的實力、眾多的品牌,無疑將打造出一家集食品、糖果、飲料于一身的世界超一流企業。

“聯姻”來之不易

這是一樁頗費周折、來之不易的買賣。卡夫于去年9月初就開始向吉百利“求愛”,最初報價為170億美元,被吉百利方面斥之為“敵意收購”。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一度打得不亦樂乎。不過,鬧歸鬧,雙方的談判并未完全中斷。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卡夫為了吃下吉百利,可謂下足了本錢。近5個月的交易談判中,在咨詢、資金籌措手續費方面就花了3.8億美元。在英國監管部門設定的協議最后期限19日到來之前,卡夫高層與吉百利方面進行了最后24小時的緊張談判,最終以上調報價和提高付費現金等優惠敲定了這樁“婚姻”。

其實,吉百利被卡夫收購也不算冤。卡夫年收入高達420億美元,而吉百利只有80億美元。被一家收入高過5倍、雇員多2倍的公司納于麾下,對吉百利來說,并不算丟人。再說,兩巨頭合二為一,可謂“強強聯合”。市場方面來看,卡夫在北美獨占鰲頭,吉百利則是譽滿歐盟。卡夫在巴西、俄羅斯、中國推銷甚廣,吉百利在印度廣受歡迎。雙方成為一家,旗下產品無疑會在這些市場上順利擴張。再從削減成本方面來看,根據卡夫的計劃,合并后的新公司將在營運費用上節省3億美元,行政管理上減少2.5億美元,市場和廣告方面降低1.25億美元。

各有顧慮

不過,這畢竟是一樁驚動美國、英國的超大兼并案。卡夫方面盡顯贏家的喜悅,羅斯菲爾德女士志得意滿地說,這筆交易對股東和職員來說,都是“好消息”。而吉百利方面則表現出萬般的無奈,該公司董事長羅杰·卡爾說,作出達成協議的決定是“一個充滿酸甜苦辣的時刻”。

對股東來說,這是一筆體現了良好價值的交易。但合并后的新公司肯定要削減成本,裁員“不可避免”。也許由于吉百利在英國實在是家喻戶曉的大品牌,4500名英國職員飯碗連首相布朗和商務大臣曼德爾森都驚動了。布朗表示,“我們決心盡力確保吉百利在英國投資水平不變”,“盡力確保吉百利職員的崗位安全”。曼德爾森也說,羅斯菲爾德給他寫信保證將尊重吉百利的遺產和職員,他將邀請羅進一步討論卡夫未來計劃的細節,討論結果將向吉百利職員公布。

困擾吉百利職員的不只是常見的“兼并后遺癥”——裁員,還有對這家200年老字號的不舍和英國傳統的珍愛。1月19日公布協議當天,在該廠工作了31年的一位婦人感嘆:“這不只是擔憂工作,還關乎英國的本份。這是一個偉大的英國公司的結束。”吉百利創始人家族的曾孫女費利西蒂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得更狠:這樁交易絕對是一個悲劇,如果聽說吉百利被一家“漢堡奶酪”公司收購,“我的爺爺、爺爺的父親、爺爺的爺爺都會氣得在墳墓里打滾”。

文章標籤



Empty